如何追趕日歐?中國機器人企業這樣説
2018/10/08
在屬於工業機器人最大市場的中國,當地企業正逐步具備起實力。在相關領域,中國當地企業的市佔率2017年突破3成,正在慢慢追趕上日歐企業。在左右製造業國際競爭力的機器人領域,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處於何種程度的水準呢?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向工廠聚集的中國南部廣東省的2家機器人企業的經營負責人詢問了中國工業生産一線的課題和展望。
![]() |
通過電子産品工廠磨練技術
深圳眾為興技術(Adtech)是用於電子産品組裝等的水準多關節機器人(SCARA機器人)的中國最大製造商。該公司董事長曾義強(45歲)指出,如果在個人電腦等電子産品工廠積累經驗,有可能追趕上日歐。
(編者注:採訪內容從日語原稿翻譯而成)
![]() |
眾為興技術董事長 曾義強 |
記者:在機器人領域,日歐企業領先。對此您怎麼看?
曾義強:在SCARA機器人的耐用性方面,本公司暫時不及雅馬哈引擎和精工愛普生等日本企業。我們更勝一籌的是對細緻需求的應對能力。我們擁有專門負責擰緊螺絲和焊接等工序的專業團隊,可以派遣到客戶的工廠。沒有海外企業能如此細緻地應對。
記者:如何縮小與日歐産品的品質差距?
曾義強:海外的機器人産業從歷史來看,一般都是與該國的汽車産業齊頭並進提高了實力。現在,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等電子産品工廠的需求也成為機器人産業發展的拉動力。
電子産品的工廠集中在中國。像本公司這樣的企業如果能迎合新的需求並專注於研發,或許能擊敗海外企業。
![]() |
記者:中國政府的産業振興政策「中國製造2025」將産生哪些影響?
曾義強:(中國)政府重視機器人值得歡迎,但由於受到關注而形成熱潮,家電企業等與産業機器人沒有太大關係的企業也紛紛湧入。甚至有公司僅以1萬元左右的報價銷售相當於本公司5萬元左右水準的機器人的情況。
記者:(中國)政府在通過補貼提供支援嗎?
曾義強:雖然存在補貼機制,但只有和政府關係過硬的企業才能獲得。民營企業要獲得補貼,需要付出建立人脈等額外的努力。
在中國,目前本公司進口的機器人零部件要繳納關稅,但機器人的成品卻享受免稅。因此從政策上來説,更有利於向中國出口成品的海外廠商。
記者:針對中美貿易戰採取了哪些對策?
曾義強:用於機器人控制的IC(積體電路)部分使用了美國産品。這些有必要考慮從美國以外採購,但如果日本等美國的同盟國也對中國採取嚴厲舉措,將造成沉重打擊。
人工費上漲推高自動化需求
![]() |
東莞新友智慧科技總經理 劉炎 |
東莞新友智慧科技是涉足智慧手機用電路基板等業務的香港企業技研新陽集團的子公司,負責機器人的開發。該公司總經理劉炎(44歲)指出,為了應對人工費的上漲,工廠的自動化不可或缺。
記者:技研新陽集團整體有多少台機器人在運作?
劉炎:有300~400台。年內將增加至1000台。本公司為了在集團內的工廠使用,自2013年開始研發機器人,2015年啟動生産和引進。
記者:加快研發和引進機器人的原因是什麼?
劉炎:因為工廠很難招到工人,人工費也在上漲。目前的人工費已幾乎達到了2008年的2倍。我們整個集團的員工數約為1萬人,但在新款智慧手機的電路基板交貨期臨近的時候,會出現3000人左右的人手不足。這些需要通過基於機器人的自動化來彌補。
記者:是否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劉炎:有影響。比如,以出口為主、利潤不高的客戶不會再考慮新的設備投資,還會討論削減工廠。這都是負面影響。
相反,具有資金實力的客戶為了通過削減人工費來抵消貿易戰導致的成本上升,也可能增加設備投資。我認為,從整體來看,或許還是負面影響更明顯一點。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井澤真志 東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