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和風電産業席捲世界

2019/08/27


  全球能源版圖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光伏和風力等可再生能源進入普及期,作為全球氣候變暖的對策,對石化燃料的依賴迎來了轉機。可再生能源和頁岩氣的增長讓依賴中東地區的能源供給結構也發生轉變。一方面,日本的能源戰略以核能為首明顯處於停滯狀態。

    

  在上海一座辦公大樓的一角,全球排名第5的中國風力發電機廠商遠景能源的幾十名操作員監控著1億千瓦的可再生能源設施,這相當於整個日本的規模。

   

  該公司的系統把純電動汽車(EV)的充電設備、電梯、室溫感測器等約5千萬個設備進行聯網,根據匯總來的資訊預測電力需求。操作員監控的光伏和風電設施如果能順利發電的話,就能對純電動汽車的充電等進行控制,還能掌握可再生能源設施發生故障的預兆。 

  

      

  中國企業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存在感不斷提高。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表示,中國在截至2018年的10年間,風力發電量擴大至22倍,光伏發電量擴大至近700倍。同一時期全球風力發電量擴大至5倍,光伏發電量擴大至33倍,中國起到了拉動作用。加上水力發電,中國在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的佔比2018年達到30%,遙遙領先於排名第二的美國(10%)。

   

  其背景是,中國在高技術産業培育政策「中國製造2025」中,把可再生能源定位為重點領域。中國如果靠火力發電來滿足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大氣污染問題可能會越來越嚴重。為此,中國計劃到2030年將風力和光伏在發電中的佔比由2018年的合計6%提高到27%。

   

  中國在「一帶一路」中也提出了出口綠色能源技術,在新興市場國家獲得大量訂單。中國瞄準海外市場,快速向可再生能源過渡,這也是中美貿易對立的根源之一。

   

  在上海附近,直線距離約250公里的區間內,有一片雲集了生産矽器件、玻璃和電纜等企業的「光伏面板帶」。位於這裡的隆基樂葉光伏在全球排名第六,擁有著可滿足日本70%需求的巨大工廠。中國産光伏面板比日本産便宜30%~50%,2017年中國産品佔全球市佔率的71%,而曾經名列榜首的日本卻只佔2%。

   

  美國的光伏面板産業正在消失。美國川普政權2018年1月針對中國製造的産品啟動了緊急進口限制政策。美國在截至2016年的4年間因進口猛增,面板價格下滑60%,美國最大光伏面板廠商FirstSolar陷入合併結算最終虧損。

     


        

  全球的光伏發電根本離不開中國。印度2018年7月針對光伏面板啟動緊急進口限制,面板從中國企業位於東南亞的工廠流入該國。全球最大光伏面板企業晶科能源的高管表示,把銷路擴大到海外發揮了作用。

     

  中國專利申請第一

   

  中國國內的光伏成本下降,有專家表示「已經接近沒有補貼也可普及的水準」。中國截至2015年有60%的石油依靠進口,可再生能源對於安全保障也不可或缺。

      

  除了産品呈席捲之勢,中國企業的技術也不容小覷。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相關專利申請數量在2009年超過日本,居全球之首。截至2016年,擁有的專利數量約為17萬件,達到美國的1.6倍、日本的2倍。以銷售設備為契機,中國在優化工廠和辦公樓用電的能源管理方面也處於領先。

 

上海郊外隆基樂葉光伏的工廠

    

  與之相對,美國川普總統已明確表示要退出氣候變化公約《巴黎協定》。一方面,谷歌等IT企業推進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迅速下降。

    

  不包括水力發電在內,日本的可再生能源比例約為8%。因採用固定價格購買可再生能源的方式,光伏發電在日本得到普及,但日本的面板生産在全球的份額大幅下滑。風力發電等也沒有擴大,日本企業持續陷入苦戰。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在1月的報告書中指出,如果全球持續推進向可再生能源過渡,進行大規模投資的中國作為能源國的影響力會不斷增強。日本企業在技術開發方面如果動作慢的話,有可能被世界的潮流淘汰。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