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的「未來型」金融正在中國顯現

2019/08/20


       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控股正在改變中國的金融版圖。旗下的手機銀行的融資對象超過1億人,資金變得容易流向過去難以從銀行貸款的農村居民和小微企業。阿里和騰訊借助手機結算(年結算額約合3000萬億日元)獲得的龐大資訊和人工智慧(AI)來進行發放貸款的判斷。終極的「未來型」金融在中國顯現出姿態。

 

       貸款年利率高達12%仍能賺錢

 

       河北省柳林村位於北京西南方向約370公里處,7月是加工羊毛的家庭手工業的旺季,在村民李先生(38歲)的工廠,十幾臺紡織機在滿負荷運轉。據李先生介紹,他去新疆花100萬元收購了50噸羊毛,部分收購資金就來自阿里巴巴旗下「網商銀行」的貸款。

 

       貸款年利率達12%,可以隨時提前還款,還款額為100元起。據李先生説,他將在8月向服裝和紡織公司交貨並獲得貨款後還貸。由於加工費是羊毛收購金額的15~20%,所以能夠賺錢。附近的農戶楊先生(29歲)也借了3萬元用於購買玉米種子。

 

河北省柳林村的玉米田

 

       「網商銀行」對於柳林村這種沒有銀行的農村和缺少擔保的小微企業、個體戶也提供貸款。從2015年開業至今,4年時間向1700萬小微經營者提供貸款。其中首次貸款佔8成。累計發放貸款達到3萬億元。董事長胡曉明表示,未來三年「網商銀行」要讓中國所有的路邊攤都能一秒鐘貸到款。其武器就是與騰訊瓜分市場的阿里巴巴的移動支付數據和AI

 

       在中國,移動支付的普及程度超乎日本的想像。阿里和騰訊的用戶人數都達到10億規模,除了老年人和小孩外,幾乎所有人都在手機上裝有騰訊和阿里的支付APP。在店舖付款、個人之間轉帳、網購付款等等,幾乎可以用於所有的支付情形,就連小攤和寺廟的功德箱上也能看到專用二維碼。兩家企業握有超過9成的市佔率,2018年的結算額超過170萬億元。

  

       阿里巴巴還根據移動支付的記錄和生活繳費記錄來判斷信用水準,確定融資上限、利率以及形成不良債權的概率,推出「3·1·0」的貸款模式。即借款者用3分鐘填寫必要項目,AI1秒鐘審查和放貸,全程0人工介入。

 


 

       電商業務相對比較薄弱的騰訊以運營社交平臺(SNS)見長。據悉騰訊通過AI分析支付記錄、SNS的內容和電話通話記錄,製作出可以提供貸款的顧客名單。將SNS活用於調查人際關係,消除借款者是反社會勢力的可能性。

 

       存在債務過剩風險

 

       騰訊在SNS上顯示個人的融資上限和利率,吸引用戶貸款。因為審查基本上已經完成,輸入金額、還款時間和身份證號等資訊,3分鐘之內貸款即可到帳。擁有信貸額度的用戶超過1億人。騰訊旗下「微眾銀行」的人工智慧部副總經理吳海山表示,AI使普通人和小微企業也能夠利用銀行。

 

手機微眾銀行頁面

 

       兩家銀行的貸款餘額在2018年底累計達到1700億元,不良債權率僅為1%左右。由於如果不按時還款的話移動支付將被凍結,在中國會給生活造成不便,因此借款者重視及時還款。

 

       不被傳統銀行作為貸款對象的人獲得貸款,一方面存在提振中國經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蘊藏著風險。

 

       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中國家庭的債務餘額與國內生産總值(GDP)之比在2018年底超過50%,膨脹至10年前的近3倍。繼地方政府和企業之後,家庭也面臨著債務過剩。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家庭債務餘額佔家庭可支配收入之比在2008年時為43%2017年提高至112%

 

 

       這一數據不包括總額達1萬億元、經由網路金融進行的個人間借貸,如果再加上個人間借貸,家庭債務將進一步膨脹。中國對此正加強警惕,強化了對網路金融仲介的取締,超過1000家公司停止營業。

 

       如果手機銀行進一步普及,家庭債務餘額繼續膨脹,也有導致中國的金融風險隨之升高的可能。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張勇祥 上海、比奈田悠佑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