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人店的最佳答案是「便利蜂」?
2019/08/28
中國擁有14億人口,由於新興網際網路企業的崛起等原因,憑藉IT等最新技術,在零售店舖的發展方面領先世界。再加上「願意接受新事物」的國民性,從2~3年前開始,新一代店舖在中國不斷亮相,日本的零售相關人士也前去考察。不過,目前也能看到波動,代表性例子就是一度很受歡迎的「無人店舖」。
![]() |
京東集團的無人便利店(北京市) |
7月中旬,在北京市內一座高層大樓的地下1層,記者走訪了京東集團約1年前開設的無人便利店「X」。店內擺放著1台無人收銀機,但與此同時,店舖裏還坐著一名年輕男性。
X當初利用採用攝像頭的面部識別系統確認顧客進店。賣點是追求輕鬆購物,通過天花板上的大量感測器等,掌握進店者購買的商品。不過,店員表示「6月前後改變了店舖的運營方法」。或許是由於利用面部識別系統很麻煩等原因,進店人數增長乏力。
在改為不使用面部識別系統的目前店舖形態之後,每天的顧客達到400~500人,翻了一番。觀察店內陳列的日用品等,很多商品帶有電子標籤,仍保留著以前運營方式的餘韻。這位店員表示,「本來,開業之初就不是無人店舖」。
![]() |
山東煙臺的無人便利店「X」 |
美國亞馬遜2018年1月開設了無人店舖「Amazon Go」的1號店。在日本,JR東日本等也推出了試驗店。作為緩解人工費上漲和勞動力短缺的手段之一,無人店舖因預期先行而受到關注。野村綜合研究所的主任顧問劉芳指出,由於投資基金的出資等,在中國自2017年前後起,以「無人」為關鍵詞的業態開始增加。
在中國當地的無人店舖中,中山市賓哥網路科技的「繽果盒子(BingoBox)」很有名。京東集團等也相繼涉足這一領域,另一方面,要實現普及面臨的課題也很多。
其一是成本。面部識別系統和感知商品的感測器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另一方面,改變依賴人力擺貨等也是課題。由於可能出現小偷和混入異物等,需要採用高精度的IT系統,但系統的誤報很多,仍處在發展階段。實際上,中國各家企業此前描繪了樂觀的業務戰略,但據稱並未如願取得進展。
![]() |
北京市內的「便利蜂」店舖 |
在此背景下,現階段被評價為「最佳答案」的是新興便利店「便利蜂」。自2017年2月第1家店開業之後,該公司以北京為中心擴大店舖網,現在運營約700家店。特點是橙色的招牌,店內類似於日本的便利店。廣泛經銷日用品、盒飯和三明治等。
便利蜂的優勢是,標準大小的店舖基本上只需1名員工。高效運營的秘密在於徹底利用IT技術,該公司3千多名員工中,近3成是負責系統開發等的技術員。進店顧客通過無人收銀臺完成支付,員工則負責加工油炸食品和副食等。顧客多的時段和大型店需要多人應對,但該公司將推進省人化舉措。
在根據供求關係調整價格方面,中國也走在日本零售業的前頭。例如,紙製的商品標籤長時間顯示相同價格。另一方面,如果是電子價簽,在有些商品上標籤變為紅色。在保鮮期臨近時,為防止賣剩下而顯示降價資訊。中國企業正在活用「動態定價(Dynamic Pricing)」機制,根據供求和競爭環境來細緻調整價格。
![]() |
上海市內的「便利蜂」店舖 |
無人店舖在中國一度備受讚譽,但如今可以説已經暫歇。野村綜合研究所的劉芳針對目前的零售店表示,雖然無人收銀取得一定效果,但高效運營店舖和活用客戶數據等仍處在不斷摸索的狀態。進入2019年後,從投資基金等籌資的案例正在減少,有預測稱今後「自主商品和有吸引力的賣場等零售業的本質將受到考驗」。
但是,日本零售企業永旺華東公司的社長山下悟表示,「在中國,挑戰新事物時即使遭遇失敗也被允許的習慣正在紮根」。由於技術創新,全球零售業面臨的環境正時刻發生變化,因此日本的零售相關人士也對中國的進展興致勃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欣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