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為何選在此時香港上市?
2019/11/15
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集團預計11月26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雖然原本計劃8月實施的赴港上市受局勢影響而延期,不過在目前業績堅挺的背景下,阿里巴巴似乎認為眼下更能在金融市場獲得好評。阿里巴巴已經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此次赴港上市屬於二次上市,其目的是什麼呢?
香港允許「同股不同權」股票
阿里巴巴2014年在紐約上市。股票總市值換算成日元超過50萬億日元,是豐田汽車的2倍。阿里巴巴的手頭資金充足,無需急於在其他市場上市以籌集資金。此次之所以決定二次上市首先是因為港交所的方針發生重大變化。
![]() |
當時,阿里巴巴直到最後關頭一直摸索赴港上市。但是由於港交所不允許經營層可以指定董事的「合夥人制度」,最終阿里巴巴放棄赴港上市。「阿里巴巴不得已只好選擇赴紐約上市」(投資銀行)。
之後,港交所為了吸引有力企業,在2018年轉變了方針。允許發行較普通股相比,經營層擁有更高表決權的「同股不同權」股票。智慧手機廠商小米和運營線上點餐APP的美團點評選擇赴港上市,阿里巴巴也認為時機已經成熟。
「只要條件允許,我們就會回來」,阿里巴巴赴港上市被認為是創始人馬雲的意向。阿里巴巴曾讓B2B企業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但是受雷曼危機和店家違規問題影響,股價萎靡不振,最終在2012年選擇私有化。對於馬雲來説,此次赴港上市可以説是捲土重來。
還有觀點指出,在香港上市預計中國內陸的個人投資者的資金將流入(國金證券)。對於中國內陸的個人投資者來説,難以購買紐約市場的股票。一方面,通過內陸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制度來投資阿里巴巴的可能性則很高。
阿里巴巴在美國的股價呈復甦態勢
在「雙十一」購物節結束的12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CEO)張勇喜笑顏開地現身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阿里巴巴總部特設會場。通過無息的分期付款等各種各樣的措施,阿里巴巴今年雙十一的成交額達2684億元,比上年增加25%。這一數字也被寫入招股説明書中。
阿里巴巴2019年7~9月的營業利潤增至上年同期的1.5倍,達203億元。2019年初在美國市場的股價下跌至130美元左右,目前也恢復至180美元左右。恢復至上市後最高水準的9成左右,可以説當前是可以彰顯好業績的不錯時機。
![]() |
對於香港來説阿里巴巴赴港上市可以顯示出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沒有動搖。阿里巴巴原本討論8月赴港上市,最終推遲了3個月,不過世界最大的啤酒廠商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的亞洲子公司最終也選擇赴港上市,香港保住了面子。顯示遊行産生的影響不大對於中國來説也具有重要意義。
阿里巴巴對併購態度積極
阿里巴巴面向投資者的説明書顯示,赴港上市的融資額最高將達134億美元。計劃進一步強化作為主要收益源的網路零售業務。
2018年4月阿里巴巴以5000億日元收購外賣平臺「餓了麼」。2019年 9月以20億美元獲得網易的跨境電商業務。2018財年(截至2019年3月)的投資額為1510億元,增至上財年的1.8倍,阿里巴巴現在依然對併購持積極態度。
此外,預計阿里巴巴將引入人工智慧(AI)等最尖端技術,進一步推進集團的數位化。近年來阿里巴巴正式向旗下負責研發半導體和量子電腦的研究機構「達摩院」投資。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中美主導權爭奪中的主要企業。此次阿里巴巴赴港上市的背後,可能也存在中國希望進一步提高阿里巴巴存在感的意向。
應對中美不測事態
另外還存在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軟銀集團(SBG)的因素。軟銀持有的股票價值約為28萬億日元。其中,阿里巴巴1家公司就佔13萬億日元以上,作為個別的投資對象,具有壓倒性的規模。阿里巴巴股票的動向還對投資公司軟銀集團的戰略産生重大影響。
阿里巴巴的赴港上市對軟銀集團來説具有「上保險」的意義。這是因為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在紐約上市的阿里巴巴容易受到中美政治動向的影響。
![]() |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張勇(阿里巴巴提供) |
實際上,9月下旬有報導稱,「川普政權討論限制美國向中國的證券投資」,受此影響,阿里巴巴的股票迅速下跌。美國財政部發言人出面滅火,稱「不打算阻止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上市」。如果通過赴港上市分散市場,則還可以應對這種「不測事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松田直樹 張勇祥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