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者:炬星科技蔣超要改變物流規則

2020/07/22


        深圳市的初創企業炬星科技(Syrius Robotics)首席執行官(CEO)蔣超(36歲)在2006年初離開家時,給西安的家裏打電話,告訴父親自己要去日本工作,這成為蔣超創業的起點。蔣超是一個不喜歡中國式人生規劃的理工男,如今正向人工智慧(AI)機器人帶來的物流變革發起挑戰。

 

       炬星科技經營的産品是名為「AMR」的自動行走型機器人,應用於隨著網購擴大而在全世界不斷增加的服裝和日用品的倉儲物流。該領域過去一般採用沿著貼在地面的磁條移動的無人搬運車(AGV)。

  

       蔣超設計的AMR會思考的物流機器人。每台機器人都配備了相當於人類大腦的AI半導體。可通過分析周圍的圖像來確定自己的位置,具備多台機器人通過直接通信來協同工作的能力。機器人負責裝載工作人員分揀的貨物,自動運送到指定位置。

 

 

       這種物流機器人發揮邊緣計算的優勢,不用等待指令,能在終端迅速對數據進行處理。為緩解人手短缺問題,京東集團等已經採用了約80AMR機器人。炬星科技與三菱商事合作,4月正式進入日本,已經實際供貨超過40臺。

 

       蔣超對自己的評價是不喜歡受人指示,這一點和AMR很像。蔣超出生於1983年,父親是西安市的技術官員,母親是兒科醫生。蔣超高中時獲得過陜西省物理競賽的銀獎,擅長數理學科,在升學上和注重傳統的父親産生矛盾。

 

       儘管成績可以報考清華、復旦等北京和上海的名校,但蔣超最終還是遵從父命上了西安交通大學。西安交大也是名校,但離蔣超家只有步行15分鐘的距離,對他來説難以進一步開拓眼界。蔣超懷著不滿在西安交大攻讀了AI相關專業,一畢業,父親就在自己單位替他找了一個從事技術工作的崗位,甚至還為他尋找結婚對象。

 

       如果父子兩代都在市政府任職,能過上安穩的人生。但蔣超非常想遠離父親。在參加校園招聘時,蔣超出於離西安最遠的原因而選擇到日本的資訊系統開發公司工作,離家後幾乎直奔東京。

 


 

       蔣超屬於中國的「80一代。這代人儘管承受著獨生子女任性等負面評價,但有著能夠不受舊思想束縛的優勢。赴日第二年,蔣超到美國的大學讀研,但由於雷曼危機,獎學金被中斷而不得不退學。後來蔣超往來於日美之間,在IT企業擔任技術人員。

 

炬星科技CEO蔣超和AMR機器人(樋口慧/攝)

 

       蔣超表示,他本來只是喜歡電腦,沒想過靠這個吃飯。蔣超曾經從事著滿足自己興趣愛好的工作,包括在美國大型IT企業的日本法人進行單波段廣播收發終端的研發等。但隨著經驗的積累,他開始有了新的追求。

 

       2015年前後在美國矽谷作為大型半導體企業英偉達的技術人員與谷歌進行增強現實(AR)的聯合研發時,蔣超得出了一個對當時自己的結論,技術研發成了個人的目標,沒有為社會做出貢獻。他想到要通過AI機器人來解決物流設施的人手短缺問題,下決心在深圳創業。

 

       蔣超的目標是實現包租制(定額收費)的業務模式。炬星科技的AMR在未知場地也能自主進行匹配,思考移動方式。比如説,可以按包月方式在各種各樣的倉庫裏工作。業界普遍認為物流機器人屬於大額設備投資,蔣超試圖改變這一遊戲規則。

 

       其經營模式得到紅杉資本、真格基金等中美知名風投資本的認可,並獲得注資。目前,為了在日本狹小的倉庫裏也能按包租制方式使用AMR機器人,炬星科技正與三菱商事的物流子公司在橫濱市內的倉庫裏反覆進行試驗,磨練搬運精準度。

 

       蔣超與一度差點斷絕關係的父親也重歸於好,在日本工作期間,全家曾一起在日本旅遊。蔣超表示,希望在機器人大國日本得到認可。蔣超規劃的發展道路是在客戶要求嚴格的日本積攢實力,然後再全面開拓巨大的中國市場。

 

       自動化投資受關注

 

       由日本AI雲端應用服務企業PKSHA Technology與日本投資顧問企業SPARX Group聯合運營的日本基金也將對炬星科技出資。基金的中國業務負責人板谷俊輔表示,「(炬星科技)擁有日本成熟物流業所需的技術

 


 

       實際上,隨著網購的增長及勞動人口老齡化,日本國內的物流企業面臨著嚴重的人手短缺。在富士電機201910月進行的問卷調查中,300家物流相關企業有87.3%回答稱人手不足。

 

       日企的自動化投資非常旺盛,日本産業車輛協會的會員企業2018年採購的無人搬運車達到3382輛,是2009年的3.5倍。但網購所處理的貨物屬於少量多品種,在磁條線路上往返的傳統無人搬運車越來越難以應對。

 

 

       中國的網購比日本火熱,物流機器人的研發也更加活躍,據悉三菱商事在選擇炬星科技作為合作夥伴時,比較了20多家中國企業。中國的自動化正以不同於日本的思路來推進,也許會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亞洲科技總編 山田周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