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烹飪機器人借助冬奧會加速普及
2022/03/03
自動烹飪機器人在中國已進入普及階段。新興企業上海愛餐機器人集團借助北京冬奧會場館引進自身機器人的東風,還把産品提供給中國的大型餐飲企業和日本的中華料理連鎖店「大阪王將」。在少子老齡化導致人力持續短缺的情況下,預計2023年中國烹飪機器人市場規模將擴大到27萬億日元。在中國,智慧手機已成為點菜和付款的主流方式,餐館或將進一步實現無人化。
「可以做出大廚的味道」。大阪王將的上海法人的負責人廣田惠二如此評價。大阪王將2021年底在上海開設的2號店引進了上海愛餐的烹飪機器人。
![]() |
上海愛餐機器人的自動烹飪機器人 |
在這家店裏,烹飪機器人負責炒青菜、韭菜炒豬肝、豬肉炒蛋3種菜品。廚師可以專心製作餃子和拉麵等其他菜品,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據稱「目前還在考慮在其他新店引進烹飪機器人」(廣田惠二)。
上海愛餐經過10多年的研究開發,2010年代正式啟動烹飪機器人業務。創始人兼董事長何青曾擔任過上海工業大學副教授,還從事過房地産開發,擁有不同行業的工作經驗。
該公司的烹飪機器人的特點是可根據提前編好的菜譜,以秒為單位調整食材和調味料的投放時間、鍋的溫度和旋轉速度,完成所有步驟。
以做蔬菜炒肉的烹飪機器人為例,工作原理是先把食用油自動倒入鍋中,然後提高鍋的溫度,炒製不容易熟的肉類。接著再加入蔬菜,放入調味料提味之後出鍋。內部清洗工作也實現了自動化,可以連續烹飪不同口味的菜餚。
在價格方面,可烹飪2千克食材的小型機器人為5.8萬~6.8萬元。相當於廚師半年的工資,很容易收回投資成本。何青表示,公司的技術獨一無二,決不會低價銷售。
上海愛餐為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員工餐廳提供了多臺烹飪機器人,這一點獲得好評。該公司與在中國開設超過1000家直營店的中式快餐連鎖企業進行合作,這家快餐企業已決定分階段引進上海愛餐的烹飪機器人。
據中國民營調查公司「觀研天下資訊諮詢」預測,中國烹飪機器人市場規模到2023年將達到1.49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正因為是新市場,因此不同種類的企業展開了激烈競爭。
從現有廠商來看,線上銷售額排名第一的九陽主要面向家庭以小型簡單的烹飪機器人展開攻勢。排名第二的是廣東賽米控人工智慧集團,該公司主要向醫院及機場等供貨。
![]() |
新興企業也在崛起,深圳飯來科技獲得了投資基金的投資,面向家庭生産低價産品。除了上海愛餐之外,大型房地産企業碧桂園也為北京冬奧會提供了烹飪機器人。
中國的烹飪機器人市場擴大的背景是,餐飲行業面臨著確保人才和成本增加等課題。
中國的少子老齡化正在加劇,15歲~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在2013年達到峰值後開始減少。此前,外來務工人員對餐飲行業起到了支撐,現在流向城市的務工人員數量也出現減少傾向。工作時間長、工資普遍較低的廚師越來越難招。房租和電費等固定費用也不斷增加,烹飪機器人因有助於解決這些問題而備受期待。
烹飪機器人的發展將推動餐飲店進一步走向「完全無人化」。在中國,顧客通過支付寶或微信等讀取功能表、點菜、付款已經十分普遍。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非接觸式服務的需求增加。在這一有利因素的推動下,把菜餚送至餐桌的送餐機器人也越來越多。如果全方位引進這些機器人,每個餐飲店的員工人數可能減少到最低限度。
但也存在課題。目前除了裝盤之外,烹飪機器人還不能切肉切菜。需要使用已將食材完成清洗、稱重、切割的「半成品凈菜(Meal Kit)」,餐飲連鎖店必須配備進行這些作業的設施。烹飪機器人能夠做的菜品也有限,各廠商需要進一步開發相關技術。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土居倫之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