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為急於開拓企業業務看到的

2022/08/15


      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企業華為技術的規模縮小仍未停止。8月12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1~6月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下滑6%。由於美國政府的制裁和市場萎縮等影響,主力的智慧手機業務低迷。為了打開局面,華為在能源等20個領域成立了被稱為「軍團」的專業部門。急於開拓企業需求,但要填補智慧手機業務的空白仍需要較長時間。

    

     華為的1~6月營業收入降至3016億元。作為同一期間,連續2次出現營收下降。由於2020年11月出售的廉價智慧手機品牌「榮耀」的影響消失,營收降幅與上年同期(29%)相比有所改善。

     

 

      按業務來看,智慧手機等終端業務下降25%,陷入苦戰。由於美國政府的出口管制的強化,半導體等日趨難以採購,智慧手機生産受到影響。美國調查公司IDC數據顯示,同一期間在華智慧手機供貨量因上海市封城等影響而出現2位數下滑。

     

      華為在美國制裁前曾是每年供應逾2億部智慧手機的世界屈指可數的企業,終端業務佔到營業收入整體的一半以上。由於長期持續的制裁和需求的萎縮,亟需尋找取代智慧手機的經營的支柱,在此背景下,瞄準的是企業業務。

    

      將不斷探索資訊通信技術如何改變(金融)行業,能否轉向可持續增長。對於和DBS一起採取行動感到非常高興——7月下旬華為在新加坡中心的濱海灣舉辦了金融相關活動,該公司的「數位金融軍團」首席執行官(CEO)曹沖帶著笑容與新加坡最大銀行星展集團控股公司(DBS GroupHoldings Ltd. )的首席資訊官(CIO)Jimmy Ng相互握手。

    

      兩家公司宣佈聯合成立創新基地。據稱將開發「智慧綠色金融」的相關技術。

    

      華為一直向金融行業提供雲平臺等服務。截至2021年底的客戶數在約60個國家超過2000家,在全球100家大型銀行中包含49家。為了進一步加強與這些客戶的合作,華為5月成立的是數位金融軍團。

    

       華為在2021年10月以後,不斷成立這種組織。「煤礦軍團」、「海關和港口軍團」、「運動健康軍團」……,現在「軍團」數量達到20個。

    


  

       相關人士透露,「軍團剛剛成立,構成和人數仍不固定」。特點是均鎖定特定的行業,將公司內的各領域專家組織起來,支援客戶的數位化轉型。

    

      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表示把基礎研究的科學家、技術專家、産品專家、工程專家、銷售專家、交付與服務專家匯聚在一個部門。任正非表示這是學習了美國谷歌的組織。

     

      這種組織發動營業攻勢,目前以中國國內的客戶為中心。尤其是在煤礦、海關和港口等基礎設施領域,支援運營的省人化和數位化的案例顯得突出。

    

      其中也存在像數位金融那樣瞄準海外的情況。象徵是「智慧光伏軍團」。

    

華為5月在總部舉行的軍團的成立大會的樣子(畫面截自面向員工網站的視頻)

 

      華為在作為光伏發電系統核心零部件的逆變器領域掌握世界最大的份額,包括歐洲和日本在內的世界百萬瓦級太陽能發電站採用了華為的設備。在這個軍團成立的2021年10月,在沙烏地阿拉伯接到世界最大規模的蓄電業務的訂單,計劃今後在國內外擴大業務。

    

       企業業務以雲平臺和人工智慧(AI)等服務為中心。這些領域所需的半導體被認為並非像智慧手機那樣最尖端。華為在高速通信標準「5G」領域,被排除在美國和日本市場之外,另一方面,則在瑞士、德國、南韓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建立通信網。

     

       華為希望通過將這些通信網和對企業服務結合起來,培育為新的盈利來源。在3月召開的第2次軍團成立大會上,任正非強調面臨著越來越嚴苛的打壓的時候,華為要穩住陣腳,要積極的調整隊形,堅定的為客戶創造價值,不能動搖,所以要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提出了今後不斷加強同樣組織的想法。

    

      不過,按業務進行細分化、成立組織進行深挖的戰略同時還是仍未找到比肩智慧手機的「金脈」的證明。不到1年成立20個軍團這種「林立」狀態也顯示出焦慮。能否取得足以支撐經營根基的成果?華為的關鍵時刻仍在持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上尚志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