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網路專利排名前10有6家中國企業
2023/11/07
在尖端技術和網路服務不可或缺的網路安全技術方面,中國的存在感在增強。從截至2023年的全球專利擁有數量來看,在排名前10的企業中,有6家是華為等中國企業。專家指出,以中美對立為契機,中國企業致力於發展自主技術,在左右經濟安全的技術領域也正在取得一定成果。
該排名由日本經濟新聞與美國大型智慧財産權資訊服務企業LexisNexis合作製成。以在日本、美國、中國和歐盟(EU)等世界95個國家與地區當局註冊的各企業擁有的專利為對象,根據國際專利分類「IPC」等,選出網路安全領域相關專利。
![]() |
按企業調查把向多個國家申請的同一專利計算為1項的「專利家族數量」,結果顯示,截至2023年8月,擁有專利數量首位的是美國IBM的6363件。排在第2位的是華為的5735件,第3位是騰訊控股的4803件。
在中國企業中,金融企業螞蟻集團、阿里巴巴集團和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CIC)也躋身前10名。
中國企業的專利申請數量從美國全面對中國高科技企業實施出口管制的2018年前後開始出現增加。從與十年前相比的專利擁有數量增長率來看,IBM為1.5倍,而華為為2.3倍、騰訊達到13倍。
![]() |
2018年被認為是美國川普政府(當時)對中國尖端技術産品加徵關稅等中美摩擦拉開序幕的一年。LexisNexis日本法人智慧財産權部門的亞洲市場行銷負責人大坂裕子表示,「在圍繞尖端技術和數據的主導權之爭中,智慧財産權保護的重要性得到重新認識,有可能推動了中國企業的積極申請」。
分析各領域的構成發現,華為擁有大量與無線等通信技術相關的網路專利。騰訊擁有許多電子郵件和身份驗證等認證技術的專利,而螞蟻集團則擁有很多與用於資料庫處理請求的查詢語言相關的專利。
華為擁有的最有價值的技術是根據用途對網路進行虛擬分割的「網路切片」相關技術,將對互聯汽車(車聯網)和通信設備等廣泛行業産生影響。
華為表示將與德國寶馬、法國雷諾和日本SUBARU(速霸陸)等各國大型企業簽訂專利授權協議。全球超過350家企業獲得華為的授權,2022年的授權收入達到5.6億美元。
針對各企業擁有專利的價值,根據作為新專利基礎而被引用的次數和擁有專利的地區的市場強弱進行指數化,結果顯示,華為排在第1位,螞蟻集團排在第2位,在專利擁有數量上超過排在首位的IBM。
![]() |
(資料圖) |
熟悉尖端技術智慧財産權的日本專利代理人大坂雅浩表示,「中國企業擁有大量網路專利,將對其他國家企業開發與銷售通信設備和軟體等産品構成牽制」。這是因為企業在銷售類似技術的産品或申請專利之際,必須全面調查是否侵害現有專利以及驗證與技術文獻等的相似性。
大坂雅浩表示,即使中國的産品和服務被排除在其他國家的市場之外,只要預先掌握滿足標準規格所必不可少的「標準必要專利」, 「其他企業要麼將被迫投入鉅額成本申請專利無效,要麼被迫向中國企業支付授權費」。
專利擁有數量將隨著申請20年後到期失效或停止支付註冊費而減少。在截至2000年末的世界排名中居首的日本NEC在2023年的排名下滑到第10位。2000年末排在第2位的NTT到2023年跌出了前10。在截至2023年的擁有數量上進入前30位的日本企業有5家。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岩澤明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