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晶片急於改用國産

2024/02/26


華為的「Ascend」受到關注(2023年5月在澳門的展示)

    中國的人工智慧(AI)相關大型企業正在加緊將晶片切換為中國産。原因是以往多採用美國英偉達的産品,但由於美國政府的出口管制,採購變得困難。雖然華為技術等作為替代企業而備受關注,但由於性能方面等的隱憂,可能會對中國AI産業的發展産生負面影響。

 

      「新年快樂!」1月下旬,英偉達的首席執行官(CEO)黃仁勳的視頻在中國SNS(社交網站)上擴散流傳。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報導稱,黃仁勳在2月中旬的春節假期前夕,在上海市等地與員工進行交流,用中文打招呼、穿著民族服裝跳舞的情形成為話題。

 

      在其樂融融的場面的背後,在中國,英偉達面臨的逆風正在加強。英偉達此前在中國AI晶片市場上佔據著約90%的市佔率。但是,美國商務部以擔心轉為軍用為由,啟動了對中國的AI晶片的出口管制,2022年秋季英偉達的AI晶片「H100」等成為管制對象。

 

      英偉達為了繞過管制,開始向中國出口降低性能的産品等,但由於2023年10月的新規定,這些晶片的出口也被禁止。

 

     一連串的禁運令阿里巴巴集團、騰訊控股和百度等中國網際網路大型企業也受到影響。為了開發和提供生成式AI,必須在自己企業的伺服器上搭載AI晶片,2023年確保英偉達産晶片的庫存的趨勢加強。

 

 

      英偉達計劃向中國出口符合最新禁運規定的晶片,但在目前,多數中國網際網路大型企業正加快轉向中國産。這是因為預計美國商務部今後還將繼續實施新的管制,使用英偉達晶片的風險正在進一步增加。

 

      騰訊的總裁劉熾平2023年11月對分析師表示,已儲備足夠的英偉達晶片,足以再開發好幾代自家的通用大模型,新的晶片限制短期內不會影響騰訊AI能力的發展,但解釋稱,今後有必要尋找中國國內的供應商。

 

      雖然部分英偉達的産品繞過管制,被認為在中國國內流通,但很難確保大企業的採購數量。

 

      作為替代者而受到關注的是華為。華為在受到美國制裁的情況下,與中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SMIC)聯手,推動「7奈米」的高性能晶片投入實用,並於去年8月推出了搭載該晶片的智慧手機。華為正在對外銷售利用AI晶片「Ascend」的設備和服務。

 

      中國大型網際網路企業的高管對於Ascend表示,「雖然性能不如英偉達産品,但可以毫無問題地使用」。

 


    

      其他中國的晶片企業也將英偉達無法進入中國視為商機,正在展開行動。海光資訊技術從2023年秋季開始供應新的AI晶片「深算二號」。海光2023年末向投資者表示,「正在與百度和阿里巴巴推進構建AI基礎設施的工作」。新興的摩爾線程智慧科技公司也在2023年末發佈了AI晶片「MTTS4000」,宣稱很容易從英偉達轉移數據。

 

 

      AI晶片的國産化備受期待,但另一方面,課題是量産化。美國商務部將海光等多家中國晶片企業列為出口管制的對象。這些企業沒有自己的生産設備,與世界晶片製造大型企業台積電(TSMC)等企業的交易正受到限制。

 

      量産化的舉措對華為來説也任重道遠。總部位於上海的研究公司86Research(八六證券研究)的分析師柴克文(Charlie Chai)對於華為的Ascend指出,雖然性能與英偉達産品相近,但由於製造工序等問題,未來差距可能會擴大。有部分報道表示,有觀點認為Ascend的成品率僅為2成多一點。

 

      中國政府旗下的調查公司1月提出預測稱,中國AI産業的全球市佔率到2035年將超過30%。不過,如果晶片的國産化停滯不前,與美國等國家的技術差距將會拉大,AI的性能也會落後。在逆風下,華為等企業的技術開發能走多遠,將左右今後中國的AI産業。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上尚志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