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經濟結構問題(5)人民幣貶值擔憂
2016/05/03
自2005年取消人民幣與美元匯率掛鉤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的匯率管理有兩個模式。
一是平時參考由多種貨幣構成的一籃子貨幣,不過在是經濟陷入混亂時恢復到人民幣與美元掛鉤。2008年雷曼危機之前開始的2年裏以及歐洲經濟不穩定的2014年春季開始的1年多時間裏人民幣一直與美元掛鉤。
另外一個就是避免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不過在2015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下調2%以後,該原則便趨於崩潰。雖然中國央行行長助理張曉慧表示,長期來看人民幣還是強勢貨幣。但市場上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至今仍未降溫。
另一方面,人民銀行表示「加大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力度」(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其原因是顯示人民幣綜合價值的實際有效匯率保持穩定,匯率行情對進出口的影響變小。
結果如何呢?據國際結算銀行(BIS)統計,從去年2月開始到今年2月的實際有效匯率的波動為0.35個百分點。日本信金中央金庫的高級審議官露口洋介指出「從實際有效匯率來看人民幣匯率穩定。恢復到與美元掛鉤的可能性很小」。當前注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市場與呼籲重視實際有效匯率的人民銀行的博弈估計將持續下去。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吉田忠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