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率的下降是中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經濟結構問題。GDP實際增長率在2010年達到10.6%,到2015年卻下滑至6.9%。中國政府預計經濟將進一步減速,將今年的增長目標定在6.5~7%。
中國勞動力人口開始減少,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是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此外,作為2008年經濟刺激政策的後遺症,設備過剩以及國內外的需求減少也産生了影響。由此,中國政府將經濟增長目標從2015年的7%進一步下調。
經濟增長目標留有伸縮餘地也是2016年的特點。中國政府智囊團成員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強調,「經濟增長目標已經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區間」。關於原因,胡鞍鋼稱是因為各地的情況不同,所以將目標設定為能夠結合各地經濟的實際情況以進行靈活施政。
問題是對於官方統計數據和目標達成表示懷疑的聲音也不在少數。神戶大學教授加藤弘之對多位研究學者的推算進行了綜合分析,指出「從01年到14年中國GDP基本上被高估」。
另一方面,關於推算的精度,加藤教授並不認為中國的統計數據「虛假」,因為「中國正在強化服務産業,而其實際情況並未充分把握」。
強調第三産業重要性的不止加藤一人。匯豐全球資産管理公司的馬爾多納多(Bill Maldonado)表示,「中國服務業正在強勢擴大,隨著製造業附加值的提升,實現6~7%的增長率是可能的」。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吉田忠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