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在貿易,投資,年收入等方面均未達成預定目標。只有貨幣發行量同比增加13.3%,超過目標值1.3個百分點。但這並不意味著政策取得了成果。
SMBC日興證券經濟分析師肖敏捷指出,中國的馬歇爾K值(貨幣發行量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首次破2,正在發生超過正常水準的流動性過剩現象。中國的馬歇爾K值一直維持在1.5左右,自2008年金融危機時實施的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後開始一路上漲。
馬歇爾K值反映了市場資金的相對充裕程度。2008年雷曼危機後,自經濟增速放緩的2011年開始,中國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向市場注入資金,支援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資金週轉。然而,這一舉措未能刺激實體經濟,反而造成了容易産生泡沫的市場環境。
其象徵就是劇烈震盪的股價和房價。在經濟減速的背景下,上海等地的房價依然呈飆升態勢。甚至出現了違反房貸首付規定的「首付貸」等網際網路金融服務。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3月12日的記者會上顯示擔憂,認為首付貸「增加了金融風險」。
肖敏捷就流動性過剩的應對措施指出,可以發行國債回收資金,但利息標準的設定是一個難題。我們不能再期望像高速增長時期一樣靠投資獲取高收益。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吉田忠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