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2017年將打局部貿易戰?

2017/01/04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加強了與中國對抗的姿態。川普認為美國製造業衰退是因為從中國進口的廉價産品增加,強調要通過高關稅和修正人民幣貶值來恢復國內就業。美國與中國是否會掀起貿易戰?

 

     美國一家投資銀行的高管表示,「美國總統大選剛結束之後,在北京見到的中國官員都樂觀地認為,‘川普是商務人士,因此交涉會很容易進行’。但估計現在都被澆了冷水」。

 

     川普在選舉戰中宣稱要「將中國指定為匯率操縱國」、「對進口産品徵收45%的高關稅」。最初中國並沒太當回事,但隨著川普當選後逐步升級的對中強硬發言,中國被迫改變應對方案。

 

     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國。據香港投資銀行里昂證券(CLSA)估算,如果美國對中國製造的所有産品都徵收45%的關稅,中國向美國的出口額將減少45%,中國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將降低1.3%。

 

 

      美國財政部認證「匯率操縱國」有三個條件:(1)該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超過200億美元超;(2)該國的經常項目盈餘相當於其GDP的3%以上;(3)該國必須通過反覆凈買入外國貨幣持續壓低本幣,一年內購買外幣總量超過其GDP的2%。目前中國只符合其中的貿易順差一項。被指定為匯率操縱國的難度看起來似乎比較高,不過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指出,「也可能根據總統命令改變條件」。

 

     不過,不少經濟學家認為,提高所有産品的關稅並不現實。因為在全球化的環境下,供應鏈像網一樣遍佈全球。

 

    中國從美國、日本和南韓等進口原材料和半成品後組裝成産品的「加工貿易」佔出口額的約3成。在面向美國的出口金額中,排在前面的也是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CLSA中國香港戰略研究部部長張耀昌表示,高關稅的最大受害者是蘋果和惠普(HP)等向中國外包生産的美國企業。

 

    美國要向「中國製造」徵收高關稅的應該是與美國製造業産生競爭的個別商品。在1980年代的日美貿易摩擦中,當時的美國雷根政權對日本汽車徵收了45%的報復關稅,最終讓日本企業做出了遵守美國自主制定的出口規則以及在美國進行當地生産等讓步。

 

    這也符合喜歡「交易」的川普作風。在鋼鐵、鋁、光伏電池板等中美之間存在糾紛的商品領域,可能會與日美摩擦一樣,重新打響「局部戰爭」。

 

    中國佯裝平靜地表示,「中美經濟關係並非零和遊戲,若是發生貿易戰爭,將落得兩敗俱傷的局面」(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但習近平領導層將在2017年秋的十九大上進行5年1度的人事變動。強硬論調將加強,針對美國的進口採取報復措施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中美之間的糾紛已經開始為2017年的世界經濟投上陰影。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粟井康夫 香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