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增長7年來首次加速
2018/01/19
中國2017年國內生産總值(GDP)在剔除物價變動影響後實際較去年增長6.9%。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18日發佈了這一數據,這是中國經濟增長率7年來首次高於上一年水準。因全球經濟復甦,出口業務好轉,此外十九大召開之前擴大基礎設施投資也拉動了整體增長。不過,企業和個人依賴貸款等結構問題仍然嚴重,由於要削減債務等,2018年估計會再次出現減速。
「好於預期」,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18日的記者會上這樣表示。實際增長率超過了2017年的目標值「6.5%左右」。接近經濟實際情況的名義GDP比上年增長11%,達到82.7122萬億元。比上一年增長8.3萬億元,增加額創下歷史新高。GDP總量繼美國之後排名第二,是排在第三位的日本的2.6倍。
![]() |
2017年第四季度(10~12月)實際增長率為6.8%,與第三季度持平。超過了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與日經QUICK新聞的市場調查平均值(6.7%)。環比增長率為1.6%,較第三季度(1.8%)有所減速。
增長加速的最大因素是出口業務時隔3年再次超過上一年水準。主要出口對象美國和歐洲均表現堅挺,外需對增長的貢獻度2016年為減少0.5個百分點,而2017年轉為增加0.6個百分點。相比2016年,推高增長率1個百分點。
在內需方面,鐵路及公路等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2%,增長率擴大1.6個百分點。地方政府在十九大前增加了投資,有展現「政治性景氣迴圈」跡象。
![]() |
基礎設施在整個投資中的佔比為22%,超過實施4萬億元經濟刺激政策的2009年,創下新高。製造業等民間投資的比例為60%,創下7年來新低,可以看出依賴政府投資的情況在加劇。中國政府公開的2017年財政赤字佔GDP比例為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廣義的財政赤字超過12%。
從個人消費來看,2017年的零售銷售額大幅增長10.2%。不過個人消費支出增長5.4%,增幅收窄了1.4個百分點。城市地區出現下滑,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度也低於2016年。
不可忽視的是隨著生産設備報廢和加強環保限制而導致材料價格上漲,結果導致「上游通縮」。鋼鐵價格較2016年上漲30%,2017年全年批發物價時隔6年轉為上漲。材料産業較多的國有企業增加生産,2017年大型國有企業的利潤合計達到1.4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一方面,貸款依賴等結構問題仍未得到解決。據相關部門統計,2017年中國國內企業和個人新貸款金額達到19.4萬億元,相當於GDP增加額的2.3倍。2016年中國總債務佔GDP比例由2008年的131%迅速上漲到了234%,2017年也肯定會繼續這一勢頭。
![]() |
IMF在1月的報告中警告:「像中國這樣,債務比例5年間上漲超過30個百分點的,90%的概率會出現金融危機或陷入長期低迷狀態」。並分析稱,中國如果將貸款控制到合理的水準,2012~2016年平均7.3%的增長率應該降至5.3%。
中國領導層也把防止金融危機作為第一大課題。再加上加強環保限制,預計2018年增長率會再次放緩。其焦點是對投資産品之一的「理財産品」的處理。自2017年11月金融監管當局發佈限制措施以來,部分理財商品未能按期支付分紅。
金融風險增大,再加上經濟步入穩定軌道的中國的政策效果難以令人讀懂,市場相關人士中也很多聲音擔憂中國經濟的動向將成為今年的全球經濟風險。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田逸策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