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準表明中國經濟政策重心轉向?
2018/06/26
中國正在將經濟政策的重心似乎正在從結構改革轉向顧及經濟。在中國人民銀行(央行)6月24日確定的貨幣寬鬆措施中,要求大型銀行將增加的手頭現金用於推進債轉股,將實施1萬億元以上的債轉股,支撐受過剩債務困擾的國有企業的經營。此外,匯率市場上出現的人民幣貶值也被容忍。這些舉措似乎是著眼於中美貿易摩擦的激化以及消費與投資的走弱。
中國人民銀行將自7月5日起,將顯示央行強制要求商業銀行實施的存款比率的「存款準備金率」下調0.5個百分點。這是繼4月之後的再次下調。大型銀行的標準準備金率降至15.5%。從銀行可用於放貸等的資金來看,大型銀行增加5千億元,而中小銀行增加2千億元,總計增加7千億元。
中國央行要求中小銀行增加對中小企業貸款,大型銀行增加債轉股。17家大型銀行獲得的5千億元加上逾5千億元外部融資,將實施總計1萬億元以上的債轉股,將按季度檢查推進情況。
![]() |
債轉股指的是銀行將對企業貸款的一部分轉換為普通股和優先股。企業的債務將減少,自有資本增加。而銀行將債權轉換為股權,能降低不良貸款的比率。國務院於2016年10月制定債轉股的指導方針,一直敦促實施。
截至目前確定的債轉股計劃合計超過1萬億元。大部分為國有企業,多為受到過剩産能困擾的鋼鐵和煤炭企業。不過,由於即使取得股權也沒有處置的時間表,銀行實際向債轉股投入資金僅為整體的約1成。通過此次準備金率下調,中國希望推進債轉股,穩定國有企業的經營。
受貨幣寬鬆的推動,25日的上海外匯市場出現人民幣貶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收盤較前一日貶值0.4%,降至1美元兌6.524元,貶值至去年12月底以來的最低水準。此前,中國烈擔憂人民幣貶值,進行了鉅額的外匯干預,但目前正在容忍一定程度的人民幣貶值。有可能希望通過人民幣貶值來支援出口企業。
中國在2016年3月推出貨幣寬鬆政策之後,2017年初提高短期金融市場利率,維持了略微緊縮的貨幣政策。此外,還加強金融監管,收緊了資金流動不經過銀行的「影子銀行」。認為企業的過剩債務有可能成為將來金融危機的導火線,尋求降低債務。
不過,目前顯示經濟減速的經濟指標不斷出現,強勁的外需也受中美摩擦的影響,前景的不確定性正在加強。不僅是人民幣,股票市場也在下跌,債券市場也出現債務違約。市場的不安心理正在提高,與領導層關係密切的政府研究人員提出報告,指出應警惕金融恐慌的出現。
是堅持結構改革?還是首先全面轉向顧及經濟?據稱在領導層內部,圍繞經濟政策的方向性存在不同意見,中央政治局會議將於7月確定的下半年經濟運作的基本方針將成為焦點。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田逸策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