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季度GDP增6.4% 時隔四個季度止滑
2019/04/17
中國國家統計局4月17日發佈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1~3月)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剔除物價變動影響後實際同比增長6.4%。與2018年四季度(10~12月)持平。自2018年一季度(1~3月)以來時隔4個季度停止增速下滑。雖然個人消費表現不振,不過由於政府出台經濟對策,投資開始復甦。
![]() |
這一增速在政府設定的「6~6.5%」的增長率目標範圍內。高於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與日經QUICK新聞共同實施的市場調查的平均值(6.2%)。
中國的GDP增長率在2018年一季度(1~3月)提高至6.8%,但從當年二季度(4~6月)開始持續減速。
![]() |
一季度GDP增長率從環比來看增長1.4%,與2018年四季度(10~12月,增長1.5%)相比放緩。像已開發國家那樣將環比增長率換算為年率的增長率為5.7%左右。貼近經濟實際感受的名義GDP增長率同比增長7.8%,與2018年四季度(9.1%)相比放緩。
觀察17日發佈的除GDP以外的經濟統計數據,住宅和工廠建設等固定資産投資一季度同比增長6.3%。較2018年全年(增長5.9%)加速。房地産開發投資保持堅挺,同時由於出台的經濟對策,基礎設施投資也在復甦。
個人消費表現低迷。包括百貨店和超市的銷售額、電商銷售額等在內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季度同比增長8.3%。增速較2018年全年(增長9%)減速。汽車銷售低迷形成拖累。
反映工業生産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季度同比增長6.5%。增速比2018年全年(增長6.2%)加快。鋼鐵和化學産品的生産表現強勁。
出口一季度同比增長1.4%。增速較2018年全年(增長9.9%)大幅放緩。美國川普政府因貿易戰而在2018年7~9月對2500億美元中國産品徵收最多25%的額外關稅的做法已開始産生影響。
中國政府自2018年秋季起,出台了減稅、基礎設施投資和貨幣寬鬆等經濟對策,目前已開始産生效果。由於春節假期影響,2月經濟活動低迷,但從3月單月來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出口、企業和個人融資額等均明顯改善。4月以後能否保持復甦態勢受到關注。
中國領導層在2017~2018年夏一直推進以債務削減為核心的緊縮路線。不過,夏季以後由於中美貿易戰超預期激化,股價出現暴跌。以民營企業為中心發生信用緊縮,同時就業風險擴大,因此再次將政策運作的重心轉向支撐經濟。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田逸策 北京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