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調查:中國經濟下半年觸底
2019/04/08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與日經QUICK新聞匯總的中國經濟學家調查顯示, 中國第一季度(1~3月)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的預測平均值為6.2%。預計將從2018年第二季度(4~6月)開始連續4個季度減速。不過,不少專家的觀點認為,中國政府出台的減稅及基礎設施投資政策將顯現效果,下半年經濟將觸底。
從單季度的增長率來看,6.2%的增速是1992年以來的最低水準。大和證券的分析師賴志文表示,受貿易戰、世界經濟下行以及債務問題等影響,中國經濟將繼續減速。廣大新鴻基的溫傑也提及1~2月用電量的增幅大幅放緩,稱經濟和金融的迴圈均陷入停滯。預計海外經濟減速,中國出口情況也將十分嚴峻。
對經濟減速抱有強烈危機感的中國政府在3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出2萬億元的減稅降費及基礎設施投資等經濟刺激政策。工銀國際的程實表示,減稅成為財政政策的主角。增值稅稅率下調使得企業能夠將資金投入更高效的業務領域。對減稅政策給予了積極評價。
![]() |
堆滿貨物的上海港(資料圖) |
京東數字科技的沈建光認為,社會保險費的降費規模較去年擴大,推算降費將把GDP推高0.2~0.3個百分點。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的夏樂也認為消費提升、企業因負擔減輕而推進投資以及市場心理得到改善。一方面,安盛投資管理新興亞洲高級經濟師姚遠則認為,如果減稅釋放的資金流向儲蓄,對經濟的提振效果較小。
15位經濟學家中,有12人回答今後中國經濟將觸底。關於觸底時間,不少觀點認為是「今年下半年」。 德意志資産管理公司(DWS)的肖恩·泰勒(Sean Taylor)分析稱,「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效果顯現後,年中經濟將趨於穩定,下半年將轉為復甦」。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的范小晨也表示,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和減稅措施下半年將開始産生效果。
此外,認為中美貿易戰將走向緩和的觀點也出現擴大。關於今後1年的貿易戰預期,10人回答「將改善」,4人回答「不變」,無人回答「將惡化」。日本經濟新聞自去年7月開始一直就該問題徵詢經濟學家的看法,此次首次有超過半數經濟學家預計將改善。凱基證券分析師陳浩表示,中美的貿易談判順利推進,預計在美國總統選舉日期臨近的背景下,中美貿易摩擦將走向緩和。
不過,2019年全年的經濟增長率預測平均值為6.3%,2020年為6.1%,2021年為6.0%。新加坡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理查德·傑拉姆指出,「中國的勞動人口出現減少,生産效率的提高也存在極限。經濟自然將減速」。瑞穗銀行主任研究員的細川美穗子強調,「隨著經濟規模擴大和産業結構轉型,繼續保持以往的高增長率不現實」。
關於可能導致中國經濟下行的風險,回答貿易磋商走向的經濟學家最多。其次是企業資金週轉困難和消費低迷。J. Safra Sarasin的David REES表示,「如果中國不繼續推進結構改革以轉變投資主導型經濟模式,每隔2、3年就會出現(經濟大幅下滑的)硬著陸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