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債務達到日本泡沫期水準?

2019/08/13


      亞洲的新興市場國,其中尤其是中國家庭債務的急劇擴大正成為全球經濟的風險。泰國和馬來西亞的購車和購房熱潮導致債務出現膨脹,還貸負擔抑制了消費意願。中國的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上升至日本經濟泡沫時期的水準,已開始出現像泰國那樣抑制消費的動向。預計7月底美國將降息。由於新興市場國家也存在降息空間,從短期來看將對經濟産生正面影響,不過從長期來看可能加劇債務膨脹。

 

       泰國大城銀行(Bank of Ayudhya )的首席經濟學家頌普拉(Somprawin Manprasert)指出「泰國2011年出台的汽車消費刺激政策導致家庭債務膨脹,成為結構性抑制消費的主要原因」。泰國的家庭債務與名義國內生産總值(GDP)之比接近70%,高於日本(58%)和歐盟(58%),與已開發國家相倣。導致家庭債務膨脹的主要原因是車貸。為了支援汽車産業,政府出台促進購車的稅制優惠政策,2012年出現購買新車的熱潮。債務增加的結果是個人消費被抑制,低通膨的情況越來越明顯。

  

  

      在馬來西亞,政府促進居民購買住房,房貸持續膨脹。作為房貸利率指標的政策利率為3%,處於偏高的水準,利率負擔對家庭收支構成重負。家庭債務的膨脹遏制消費的狀況在中國也開始出現。

 

      生於農村,2017年在上海市內購買了一套 460萬元住宅樓的陳先生(38歲)表示,好不容易買了房子,但是生活很拮据。他背負著230萬元的房貸,夫妻到手月收入(約2萬元)的約3分之2用於還房貸。自己通過當滴滴出行的司機來賺外快。婚禮也沒辦,每天省吃儉用。

 

在上海,超過1000萬人民幣的二手房隨處可見

 

      中國的家庭債務與名義GDP之比在2018年為53%。較雷曼危機前相比增加了34個百分點,增幅居主要國家之首。

 


  

      在中國,由於政府希望提高經濟增長率,住宅價格持續上漲。廣東省深圳市的房價與一年的收入比達到34倍(易居房地産研究統計,2018年)。相當於在日本年收入500萬日元的話,房價高達1.7億日元。大幅高於日本的6.3倍(2017年,國土交通省統計)和美國的5.7倍(2016年,國土交通省統計,中間值),房貸負擔十分沉重。

  

       像陳先生一樣背負著高額房貸的家庭的節約意識出現加強。日本綜合研究所首席主任研究員三浦有史表示,「中國受家庭債務增加影響,零售銷售額呈低迷傾向」。當前汽車銷售連續12個月陷入負增長,暗示消費疲軟的因素很多。雖然中國力爭向消費主導型經濟結構轉型,但是卻遭遇障礙。

   

 

       在日本,住宅價格高漲的1980年代,家庭債務膨脹至近3倍,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從70%多一點提高至120%。經濟泡沫破裂後導致經濟急劇減速和消費不振。目前中國的這一比例已經達到120%,達到了日本經濟泡沫期的水準。

   

      與債務持續膨脹的新興市場國家形成鮮明對比,美國等已開發國家的債務佔比自雷曼危機前達到頂峰後出現下降。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被認為將追隨美國降息的步伐,強化貨幣寬鬆姿態。不過貨幣寬鬆的效果只是暫時的,可能産生巨大的副作用。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真鍋和也 張勇祥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