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季度GDP降6.8% 首次負增長
2020/04/17
4月1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20年1~3月GDP(國內生産總值)數據,剔除物價變動後的實際增長率為同比下降6.8%。與2019年10月~12月的增長6.0%相比大幅下滑,自有可比數據的1992年以來,作為季度增長率首次出現負增長。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的影響,中國從1月下旬到2月的經濟活動全面停止,産生了影響。
![]() |
疫情導致工廠一度停工(武漢東風本田的合資工廠,Reuters) |
增長率低於日本經濟新聞社和日經QUICK新聞調查的市場預期平均值(下降3.7%)。貼近經濟實際感受的名義增長率同比下降5.3%。
![]() |
中國1992年以後開始發佈季度增長率,但包括2008年雷曼危機時在內,從未出現負增長。此前2019年7~9月和10~12月的6%為最低。1991年以前只發佈全年增長率,但負增長在1976年(下降1.6%)以後從未出現。
季度環比的實際增長率(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為下降9.8%。相比2019年10~12月(增長1.5%)大幅下滑,自可追溯統計數據的2010年10~12月以後首次出現負增長。已開發國家一般採用的假設季度環比增長率維持1年的「按年率計算」增長率為下降約34%。這個結果令人感到新型冠狀病毒打擊的巨大。
4月17日除GDP之外同時還發佈了其他統計數據。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月同比減少8.4%。降幅相比1~2月(減少13.5%)縮小。3月單月減少1.1%。作為主力的手機、個人電腦和汽車的生産不振。
包括超市、百貨店和電子商務等營業收入在內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月同比減少19.0%。降幅比1~2月(減少20.5%)縮小。3月單月減少15.8%。汽車、傢具和服裝等的銷售不振。
工廠和辦公樓建設等固定資産投資1~3月同比減少16.1%。降幅比1~2月(減少24.5%)縮小。由於難以確保工人,很多項目自春節假期開始一直處於停工狀態。
中國在1月疫情迅速擴大,1月下旬至2月很多人呆在自家,避免了外出。防疫活動還導致物流中斷,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運輸停止,對工廠的生産造成影響。自3月起,經濟活動正在恢復正常,但兼顧防疫對策的方針並未改變。
今後中國政府將出台的經濟刺激對策成為焦點。日美歐發佈了以鉅額財政刺激為支柱的對策,但中國仍未發佈一籃子對策。要推出鉅額財政刺激政策,需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批准。今後何時召開全國人大會議受到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田逸策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