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開始關注中國應對疫情的經濟政策
2020/04/10
張勇祥: 「春光和煦,走進劍河縣榮達木業有限公司,生産線滿負荷運轉,380名工人忙碌而喜悅,一派繁忙景象」、「 我們企業能夠這麼快速全面的復工復産,得益於劍河農商銀行及時有效的信貸資金支援」,在中國像這樣的報道接連不斷。
這些報道的內容是銀行對很多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的企業和個人進行救濟。上海市的當地媒體報導稱,「截至3月15日,在滬銀行機構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減免利息達到1776萬元,涉及企業戶數1808戶;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個人延遲還款金額528億元,涉及270萬人」,這種融資和救濟措施也被稱為「疫情融資」。
中國政府指導銀行主動與企業協商,在2020年6月底以前到期的貸款若因為疫情影響有還款困難的可以續貸展期,期限最長不超過一年。考慮到未來的呆帳風險,銀行能夠多大程度向企業融資,這成為左右政府判斷的分歧點。
![]() |
本田的武漢工廠復工(KYODO) |
在政府的對策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是降低銀行間利率。3月底銀行間1年期利率降低至2.25%,創下2009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準。這是雷曼危機的影響依然深刻存在的時期。1月期利率降至1.8%左右,和接近3%的2019年底相比降低了1個百分點。
政策利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方面,2月1年期LPR僅降低了0.1%,依然高於4%。當局的目的很明顯,通過讓銀行容易確保貸款利潤,對企業的資金週轉提供援助。疫情融資已經超過2萬億元,銀行讀懂了領導層的意圖。
成果也已經有所顯現。2020年1~3月公司債的債務違約額不到240億元,較超過330億元的1年前相比減少了3成。企業的破産申請件數也並未顯著增加。的確一定程支撐著企業的資金週轉和就業。
雖然動員一切政策的不僅只有中國,面臨的風險是相同的。這樣做可能使得本應被淘汰的僵屍企業也得到救濟,導致不良債權膨脹至可能動搖金融系統的程度。與遏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擴大一樣,世界正密切關注著在經濟對策方面也先行一步的中國能否成功。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上海支局 張勇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