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2021/07/12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7月9日表示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對象為不含一部分小型地方性銀行的金融機構,自15日起下調0.5%。中國的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上漲高居不下,中小微企業受成本提高困擾。將通過存準率的下調,推動銀行增加對中小微企業的貸款。

   

     這是中國自2020年5月起,在1年2個月以來再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下調存準率,商業銀行在人民銀行存放的資金將減少,用於信貸等的資金將隨之增加。中國人民銀行透露,合計1萬億元的長期資金將注入市場。

   

     中國人民銀行強調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貨幣寬鬆造成了房地産市場的上漲。如果認為貨幣放寬的看法擴大,或將助長資産泡沫。

   

資料圖(KYODO)

  

     中國央行認為隨著通過下調存準率注入資金,金融機構將容易償還從央行獲得的資金。7月中下旬是納稅集中的時期,金融機構也容易出現資金緊張。還有觀點認為,如果此次釋放的資金使銀行保持資金的充裕,將容易將資金用於信貸等。

   

    之所以增加金融機構的資金,是因為面臨成本上升的中小微企業的收益受到擠壓,資金週轉正在惡化。

   

     中國國家統計局9日發佈的6月PPI比上年同月提高8.8%。與屬於爆發雷曼危機的2008年9月以來新高的5月的9.0%處於幾乎相同水準。

    

      作為企業援助措施,政府將加強對跟風漲價等價格動向的監督,6月決定投放銅、鋁和鋅的國家儲備。效果在現階段顯得有限。有色金屬的冶煉加工業上漲28%,漲幅與5月的30%相比略微縮小。

   


    

       7月上旬實施的銅和鋁等約10萬噸儲備投放的投標顯得活躍,但在投標之後,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的期貨價格僅小幅波動。有觀點認為「投放量與中國總需求相比顯得很少,即使一部分實際需求者能通過投標低於市場價格採購,但與行情的波動沒有關係」(商社)。

     

      PPI增長高居不下,而居民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則上漲乏力。6月的漲幅為1.1%,與5月的1.3%相比有所下降。

 

      其背後除了價格管制之外,還存在消費復甦的遲緩。直接面對消費者的零售等下游企業難以轉嫁成本的上漲。出現虧損的民營企業的比例高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前的水準。

     

       中國計劃今後繼續通過國家儲備的投放等措施抑制價格上升。但是,對國際大宗商品行情整體産生巨大影響的原油價格處於高點。如果進口資源的價格本身並未平穩,企業收益的恢復就難以指望。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手伊織 北京、濱美佐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