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油進口量銳減2成

2021/08/19


      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出現銳減。6、7月比上年同期減少2成。這是因為中國政府減少了給予環保措施存在問題的地方獨立煉油廠的進口配額。此外,原油價格走高,中國開始為抑制通貨膨脹而釋放原油儲備,這也是原因之一。還有觀點指出有經濟減速的影響。僅次於美國的石油消費國的進口減少有可能抑制原油國際價格的上漲。

   

    中國海關總署統計顯示,1~7月原油進口量為3億183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5.6%。尤其是最近數個月減速明顯,6月為4013萬噸,創出2021年新低。7月為4124萬噸,兩月均比上年同月減少2成。

   

 

    中國2020年從油價走低和能源安全保障的角度出發,積極進口原油。還存在2020年6月創出5318萬噸這一歷史新高的反向影響。

   

    但是,對於連續2個月大幅減少,市場作出敏感反應。9日紐約市場的WTI(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原油期貨近期合約一度下跌4.6%,跌至65.15美元/桶,跌至約2個半月的最低點。

   

     原油進口減少的背景是,中國政府給予獨立煉油廠的進口配額的下調。中國為了給石油市場引入競爭機制,自2015年起將原油進口配額向國有企業煉油廠和地方煉油廠同時開放。

   

     山東省等地大量匯聚的「茶壺煉油廠」拉動近年的進口。據稱已達到中國原油進口量的2~3成。

   

     不過,從「茶壺煉油廠」的石油産品來看,劣質産品突出,煉油廠的老化也成為問題。監管日趨嚴格,2021年下半年的進口配額比上年同期下調35%。

    

     熟悉中國石油市場的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産資源機構(JOGMEC)的竹原美佳指出,「最近在中國,去碳化等環保意識也在提高,不符合環保政策的煉油廠的取締正在強化」。

  

     據稱政府啟動原油儲備的釋放,也是進口減少的原因之一。美國彭博社報導稱,中國自7月起向市場供應原油。如果通過儲備釋放促使國際價格高居不下的原油進口較少,有望抑制國內的物價上漲。實際上,中國為了牽制資源價格走高,7月上旬釋放了銅和鋁等的儲備。

   


   

      此外,伴隨疫情再次擴大導致的經濟減速也可能成為進口減少的原因之一。市場上有觀點認為,出行限制導致經濟活動停滯,使能源需求減少。

    

      實際上,從8月16日發佈的7月中國經濟指標來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指標走弱,給原油行情帶來壓力。

   

廣東的原油儲備設施(資料圖)

  

      由於産油國聯合減産和以已開發國家為中心的經濟復甦帶來的需求增加疊加,WTI在7月中旬漲至75美元/桶,比年初上漲約6成。目前徘徊于67美元/桶左右。

 

      阿富汗局勢驟變,中東局勢也出現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在世界最大消費國美國,經濟見頂的隱憂開始出現。野村證券的大越龍文表示,如果中國的原油進口持續減少,「有可能遏制高居不下的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