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復甦放緩,央行開啟降息步伐
2023/06/16
中國經濟的復甦速度在放緩。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減速,民營企業的固定資産投資轉為減少。作為經濟主力的房地産銷售低迷,新項目開發趨冷。市場對疫情封控解除後經濟復甦的期待落空,股市持續原地踏步的態勢。
![]() |
中國房地産的庫存水準居高不下(北京的一個在建樓盤) |
在通貨緊縮擔憂籠罩的情況下,中國政府被認為將採取包括降息在內的全面經濟扶持措施。
從中國國家統計局6月15日發佈的5月主要經濟統計數據來看,中國經濟未能進入增長軌道的情況浮出水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增幅相較於4月的5.6%收窄。這是2022年12月以來首次出現增長放緩。
2023年1~5月民營企業的工廠建設和設備投資等固定資産投資同比減少0.1%。這是2020年1~10月以來首次轉為負增長。國有企業投資則增長8.4%。
生産和投資缺乏強勁勢頭的背景原因是需求不足。估算數據顯示,包括相關産業在內,房地産佔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的3成,未能擺脫低迷狀態。
![]() |
1~5月的房地産銷售面積減少0.9%。交易十分低迷,從70個主要城市的銷售價格來看,5月環比下降的城市增加。二手房方面,近8成城市的價格下降。
住宅庫存水準居高不下,很難産生新的開發需求。1~5月的房地産開發投資減少7.2%,降幅比1~4月的6.2%擴大。由於建材需求萎縮,5月鋼鐵和水泥産量轉為同比下滑。家電等耐用消費品銷售不旺的主要原因也是住宅銷售低迷。
就業改善步伐也十分緩慢。5月的失業率為5.2%,與4月持平,但只看16~24歲人口的話,失業率達到20.8%。已連續兩個月刷新歷史最差記錄。
今年夏季的本科和研究生畢業生預計達到1158萬人,創歷史新高。並不只是經濟停滯導致就業難問題加劇。大學畢業生十分嚮往工資高的白領工作,往往不願意到苦於人才短缺的工廠一線等就業。這種人崗不匹配也是年輕人失業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 |
在經濟復甦明顯乏力的背景下,投資者也對中國企業的投資持觀望態度。在香港股票市場上,恒生指數在1月下旬達到峰值之後下滑,最近一直停滯不前。中國政府2022年12月解除疫情封控措施時增強的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預期在不斷減弱。
中國政府開始出手托底經濟。6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央銀行)下調了全國銀行同業拆借1年期短期資金的利率(中期借貸便利,MLF)。這是計算事實上的政策利率——最優惠貸款利率(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基礎。金融市場上,LPR下調的預期增強。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在6月15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推動出台支援恢復和擴大消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據美國彭博通訊社報道,中國政府除了降息外,還在考慮促進房地産等提振內需的經濟刺激政策。房地産智庫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的嚴躍進預測:「7月左右將出台較大的經濟刺激政策」。
家庭和企業因擔憂疫情前景而養成的節約習慣仍然根深蒂固。從中國整體來看,存款與貸款的餘額差截至5月底為47.4萬億元(約936萬億日元),僅次於歷史最高的3月。反映出家庭消費信心的指數也遠未達到疫情前的水準。
如果資金不用於消費和投資,需求復甦也將放緩,物價將難以上漲。在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中,反映家庭購買力的「除食品和能源外的核心指數」僅同比上漲了0.6%。2022年春季以後,保持1%以下的低位運作。疫情前一直保持1.5%左右~2%的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的中國實際經濟增長率在2024年將跌破5%。低於中國政府及亞洲開發銀行(ADB)預計超過5%的潛在增長率,今後還將處於容易面臨通貨緊縮壓力的狀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手伊織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