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期利率創21年來新低,市場預測再降息
2024/01/16
中國的長期利率正在下降。作為指標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降至約21年半以來的最低水準。雖然1月15日實施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保持不變,但以房地産不景氣和通貨緊縮壓力為背景,進一步實行貨幣寬鬆的預期根深蒂固,長期利率正在向刷新歷史最低點逼近。
![]() |
據提供市場資訊的倫敦證券交易所(LSEG)的數據,中國10年期國債(基準債券)的收益率1月11日一度降至2.49%(債券價格上升)。低於2020年4月底的2.5%左右,創出2002年7月1日以後、約21年半來的最低水準。15日徘徊在2.5%左右,在可通過LSEG獲取數據的範圍內,已接近創歷史新低的2.352%(2002年6月5日)。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15日將面向商業銀行提供1年期短期資金的MLF的年利率維持在此前的2.50%。MLF利率是計算屬於實際上的基準利率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貸款優惠利率)的基礎。市場上,從年初開始迅速出現相繼下調MLF利率和LPR的看法。這成為壓低長期利率的因素。
![]() |
與新冠疫情結束後通貨膨脹率急劇上升的歐美形成對比的是,在中國,即使在遏制疫情的嚴格防控政策結束後,通貨緊縮的風險仍不時浮現。
中國國家統計局12日公佈的2023年12月居民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0.3%,連續3個月下滑。不包含對CPI影響較大的豬肉的「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指數」也只上升0.6%,從2022年4月開始維持1%以下的低增長。
中國的物價之所以難以上漲,是因為對未來感到不安的家庭正在捂緊錢袋子。在中國,年輕人的失業問題嚴重,房地産開發商接連發生的債務違約等房地産市場的前景也不明朗。
![]() |
在中國,以低價格為賣點的新業態超市在增加 |
在街頭,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生鮮超市「盒馬鮮生」等正在增加以低價格為賣點的新業態的開店。另外,旨在籌措災後重建資金的國債發行額增加1萬億元的效果也有限,被稱為「經濟體溫計」的長期利率持續下降。
為了支撐經濟,中國人民銀行正在擴大公開市場操作的規模。15日的MLF達到9950億元,創出歷史第三大規模。2023年11月和12月的MLF分別為1.45萬億元,均創出歷史新高。
![]() |
自2002年以來,包括1周等短期公開市場操作在內的每週凈投放資金(投放與回收的差額)在過去超過1萬億元的情況有7次。其中,2023年就佔到6次。中國人民銀行在銀行資金需求容易增加的春節(農曆正月)和國慶節長假前以外,也經常實施大規模的公開市場操作,正在向市場提供充足的資金。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去年事實上已結束了貨幣緊縮。這使得中國對資金外流的擔憂有所減弱,貨幣寬鬆的空間正在擴大。瑞銀集團(UBS)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中國2024年有可能將基準利率下調0.1~0.2%,存款準備金率下調0.25~0.50%」。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土居倫之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