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調整人民幣中間價計算方法是倒退?

2017/05/27


   中國央行調整人民幣中間價的計算方法,體現出無論如何都要遏制人民幣進一步貶值和資本外流的強烈意志。當局增加了抑制人民幣貶值方向的匯率波動這一新機制,打算化解人民幣貶值壓力的大部分。此外,還希望面對最快6月到來的美國新一輪加息搶佔先手。根據匯率市場化形成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這一中國領導層的目標似乎不得不出現倒退。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近期,以大型銀行為對象,針對新機制先後進行了説明。現在,中國人民銀行要求十多家大型銀行每天早上報告匯率行情的實際情況,以此為依據,計算作為交易大致範圍的「中間價」。此次將大幅改變銀行提出的實際匯率的計算方法。

 

   實際匯率此前以前一日下午4點半的收盤價為基準,根據前一日晚間至次日早晨的一籃子貨幣的波動情況計算,然後提交給中國人民銀行。

 

   雖然詳細情況並未透露,但今後將在考慮前一日中國人民銀行自身提出的中間價等的基礎上計算實際匯率,使中間價的波動更加平緩。一家銀行的相關人士表示該機制能使人民幣貶值之際的波動比人民幣升值更小,從中可以看出明顯考慮到了阻止人民幣貶值。

 

 

 

   中國2015年8月突然下調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當時曾表示,目的是使匯率符合市場實際情況,表示今後中間價將根據前一日收盤價設定。這是意在提高透明性,推動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虛擬貨幣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

 

   2016年2月提出參考一籃子貨幣,但基準始終是前一日下午4點半的收盤價。而此次的措施將脫離逐漸重視市場實際匯率的以往趨勢。

 

   背景是人民幣貶值和資本外流的趨勢愈演愈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與頂峰時相比貶值約1成。採取旨在遏制人民幣貶值的外匯干預的結果是,曾達到近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也減少至3萬億多些。

 


   中國多次加強有關外匯兌換和海外併購的資本管制。雖然外匯儲備的減少等已踩下煞車,但最近「做空人民幣的壓力重燃」(地方銀行)。

 

   24日美國評等機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下調了中國的國債評等,這也是原因之一。有觀點指出「25日似乎進行了一定規模的外匯干預」(外國銀行)。

 

   在人民幣貶值風險仍存的背景下,如果美國6月確定新一輪加息,投機性的人民幣做空有可能再次加強。中國希望搶先出台對策,以防範對沖基金等的行動。

 

   截至調整中間價計算方法的消息傳出的26日下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至1美元兌6.85元。年初曾接近7元大關。在海外市場,一度創出6.82元的高點。

 

   中國此次的新機制損害力爭成為國際貨幣的人民幣聲譽的可能性無法否認。儘管存在人民幣貶值和外匯儲備減少等因素,但如果不斷採取與自由化趨勢相反的行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道路將始終遙遠。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張勇祥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