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陷入國際金融的「三難選擇」
2017/02/23
中國正在與人民幣貶值和資本外流展開艱苦「戰鬥」。從國際金融的常識來看,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因為中國正在陷入「三難選擇」。
根據國際金融的原則,無法同時滿足「貨幣穩定」、「獨立的貨幣政策」和「自由資本流動」這3個條件。這作為國際金融的「三難選擇」而廣為人知。而中國正明顯面臨這一「三難選擇」。
「國際化」和「自由化」虛有其表
中國在嚴格的資本管制之下,一直維持了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和自主的貨幣政策。近年來,通過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置和啟動與香港股市的互聯互通機制等措施,逐步開放了門戶,開始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其做法是在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的同時,邁向自由的資本流動,將人民幣匯率的波動交由市場決定。
關於「三難選擇」的3個條件,成立之際畫「√」,不成立之際畫「×」,那麼,中國力爭的最終目標如下。在無法同時實現3個目標的情況下,作為中國政府,如果人民幣匯率的穩定為×、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為√、而資本自由流動為√,將選擇後面的2項。
而現狀則是人民幣的穩定為△,同時資本自由流動也為△。如果對貶值預期強烈的人民幣放任不管,人民幣將屈服於貶值的重壓,但中國人民銀行(央行)不斷實施拋售外匯、買入人民幣的外匯干預措施,抑制了匯率的波動。由於人民幣貶值導致資金外流令人頭痛,因此中國政府除了企業的海外併購(M&A)之外,還開始密切關注個人兌換外匯、信用卡的利用以及外匯保險購買等。
與人民幣的國際化和資本交易自由化等應該前進的方向性背道而馳。也就是説相關政策虛有其表。
外匯儲備減少、資本外流加速
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顯示,中國截至1月底的外匯儲備為2.9982萬億美元,時隔5年零11個月跌破3萬億美元大關。在1個月裏減少的金額達到123億1300萬美元。外匯儲備的減少速度正在放緩,但資本外流的速度卻正在加速。
瑞典大型銀行北歐聯合銀行(Nordea Bank)首席亞洲分析師莊媛表示,1月資本外流規模足以抵消美元對其他貨幣貶值帶來的外匯儲備的增長部分(320億美元)。其金額達到440億美元,與12月的330億美元相比有所增加。莊媛表示儘管收緊了資本交易,但結果令人震驚。
如果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加速,中國的國內市場遭遇流動性枯竭,進而引發混亂的風險將隨之提高。對於通過美元等外匯籌集資金的中國企業來説,財務方面有可能受到嚴重打擊。
據西班牙大型銀行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的預測,人民幣最快將在2018年下半年轉向浮動匯率制。屆時,「匯率的超調不可避免」,西班牙對外銀行表示,但只要不放棄貨幣的穩定,就難以擺脫「三難選擇」。雖然後退可恥,但前進就是地獄。今後一段時間有可能保持進退兩難的狀態。
日經QUICK新聞 香港 大谷篤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