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幅降息看到中國央行的兩難

2019/11/21


  中國開始降息。中國人民銀行(央行)11月20日宣佈將事實上的政策利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1年期下調0.05%至4.15%。不過中國央行也不得不顧及物價上漲,下調幅度很小。小幅降息顯示出央行面臨著兩難的立場。

   

  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是銀行對優質企業執行的貸款利率。從2019年8月開始公佈,被央行定位為取代之前貸款基準利率的最新政策利率。每月20日公佈,分為作為企業貸款參考利率的1年期和房貸利率基準的5年期兩種。

  

     

  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在8月和9月連續2個月下降,10月保持不變,11月再次下調。5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也下調0.05%至4.8%,屬於首次下調。

      

  在公佈下調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前的11月19日,中國央行行長易剛主持召開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各大銀行的領導人參會。易剛指出,「要堅持推進結構調整,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用改革的辦法優化金融資源配置。要發揮好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對貸款利率的引導作用,推動金融機構轉變貸款定價慣性思維,真正參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定價,促進實際貸款利率下行」。督促銀行通過下調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人民幣的百元紙幣(資料,Reuters)

   

  中國國務院19日批評建設銀行和平安銀行,指出兩家銀行在2018~2019年期間向中小企業貸款之際,搭售保險商品。據稱加上保險費後,中小企業的負擔很重。處於銀行指導者地位的中國央行壓力很大。

   

  中國央行進入11月以來,還相繼下調銀行融通短期資金的市場利率。11月5日,將央行向商業銀行提供1年期資金的「中期借貸便利(MLF)」的年利率下調至3.25%。自2016年2月創設中期借貸便利以來首次下調利率。中國央行正在努力彰顯貨幣寬鬆的姿態。

      


        

  不過,本次利率的下調幅度僅為0.05%。以前的貸款基準利率以0.25%的幅度上調或下調,不可否認此次降息缺少魄力。

    

  其背景是中國國內物價快速上漲。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3.8%。漲幅大幅超過政府目標的3%,11月的CPI漲幅達到4%左右已成定局。這是因為受非洲豬瘟(ASF)影響食品價格大幅上漲。

      

  中國央行在11月15日公佈的2019年3季度(7~9月)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罕見地反覆提出要「警惕通膨預期發散」。豬肉等食品價格上漲在中國是敏感問題。大幅降息可能導致物價上漲的預期升溫,即使經濟減速央行也不得不採取謹慎姿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田逸策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