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資金流出A股,走向仍未定

2023/03/08


      外國投資者買入中國A股的勢頭在減弱。中國A股的投資信託的資金凈流出額創出2年半以來最高水準。這是因為看好中國經濟重啟的買入告一段落,獲利拋售增加。今後的焦點是3月5日開幕的全國人大帶來的消息。另一方面,將半導體等尖端産業的強化視為良機,市場上的觀點出現分歧。

  

      美國調查公司EPFR的數據顯示,中國A股投資信託的資金凈流出額(4周平均)在3月1日的那周達到9.7億美元,創出2020年8月以來的新高。A股受到防疫措施轉換,經濟正常化超預期提前這一預期推動,年初以來以亞洲對沖基金等短期投資者為中心,買盤增加。1月經由香港的外國投資者的凈買入量按單月計算創出歷史新高,但目前狀況正在改變。

   

  

      資金外流的中心是高科技股。最大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集團、居第2位的京東集團(JD.com)和大型外賣平臺美團等中國知名IT(資訊化技術)企業的股價與1月底相比聯袂下跌了近2成。香港的證券公司建銀國際分析認為,通貨膨脹、已開發國家的貨幣政策和有關地緣政治事件的不確定性成為香港股市的沉重負擔,(增長預期高的)成長股日趨面臨獲利拋售的壓力。

  

      高盛證券亞太區全球股票營業部主管約翰·喬伊斯(音譯)指出,「截至最近買入中國A股的是瞄準反彈的對沖基金」,另一方面,「最近2年左右遭受損失的美國長期投資者態度慎重」。

  

      另一個被關注的因素是全國人大會議。中國提出機構改革方案,在外國投資者之間,感到警惕的看法很多。

 

       李克強在全國人大會議上表示2023年經濟增長率目標為「5%左右」。此前局部出現5.5%和6%的預期,因此很多觀點認為「這是保守的目標」。美國花旗集團指出,「要達成目標,不需要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和貨幣寬鬆,投資者有可能感到了失望」。

 

 

       中美對立、台灣和烏克蘭問題等地緣政治風險也再次被意識到。美國商務部3月2日表示,原則上將基因數據和雲平臺相關的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約40家企業和團體列為禁止出口的對象。被列入清單的浪潮集團的上市子公司浪潮電子資訊産業截至6日遭到拋售,連日出現跌停。

 

      圍繞烏克蘭問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表示,如果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將付出代價,對立的火種加深。

 

      另一方面,上證綜合指數相比2022年底的漲幅仍高於美國道瓊斯30種工業股平均指數。世界最大資産管理公司美國貝萊德集團(BlackRock Inc,也稱黑岩) 2月21日將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股票的投資建議從「中性」提高為「超配(樂觀)」。

 


   

      摩根大通資産管理公司的朱超平表示,正如2月的低迷顯示的那樣,投資者心理並未大幅改善,但維持對中國A股樂觀的看法,將關注全國人大會議上強調的培育半導體産業等科學技術、實現去碳化的綠色發展和提升消費品質等主題。表示如果考慮到政策東風和內需增長,有可能超出預期。

 

       與2022年底相比,涉足人工智慧(AI)晶片等的中科寒武紀科技股票總市值增加了67%。由於重視國家安全的趨勢加強,中國網路安全企業三六零安全科技也在同一期間上漲約7成。從消費來看,以「MINISO」名稱運營雜貨店的名創優品獲得投資者的支援,借助廉價商品擴大了中國之外的業務。

  

投資者對中國A股的樂觀情緒在消退(香港、Reuters)

  

      與日美歐等相比,中國物價穩定在低位,預計放寬的貨幣政策目前不會改變。2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2.6,連續2個月改善,繼1月之後,2月仍高於50的榮枯線。

 

      在中國國內,新冠疫情「第2波」隱憂正在減弱,瑞銀集團(UBS)認為隨著經濟活動重啟,「因新冠疫情而增加的個人存款將有5000億~6000億元流入股票市場」。認為個人投資者偏愛的軟體、金融和科技股將受益。

 

      中國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後的上證綜合指數和香港恒生指數均小幅波動,市場仍未確定中國A股的走向。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土居倫之 上海、木原雄士 香港、小池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