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列出成為太空強國時間表

2016/12/28


  中國政府12月27日發佈了《2016中國的航太》白皮書,主要內容為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等。中國將發射2個月球探測器,為實現載人登月積累經驗。同時決定通過中國版GPS來覆蓋「現代絲綢之路」的相關國家,擴大影響力。中國將在航太開發領域鞏固繼美俄之後的「世界第三」地位。

 

載人航太器「神舟11號」的搭載火箭發射(2016年10月,酒泉衛星發射中心,Xinhua-Kyodo)

 

  《2016中國的航太》白皮書中寫入了今後5年的發展計劃。中國每隔5年發佈一次航太白皮書。

 

  國家航太局副局長吳艷華在當天的記者會上透露,中國航太的「總體目標就是到2030年左右,中國航太要躋身世界航太強國行列。」今後5年是穩固基礎的時期。

 

  白皮書透露,2020年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實施環繞和巡視聯合探測。積累的經驗將用於今後的火星採樣返回、火星周圍的小行星探測等開發項目。

 

  此前,火星探測不僅有美俄印等大國的航太部門參與,美國的民間企業也加入其中。中國2011年曾委託俄羅斯發射火星探測器,但發射失敗。此次中國完全依靠自主技術,加入到全球火星探測競爭中。

 


  在月球探測方面,中國將在2017年底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現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2018年前後,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實現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首次軟著陸,並在太空開展中繼通信,用於開發與月球背面的通信技術。

 

 

  中國在2013年12月成功實現了「嫦娥三號」的軟著陸,成為繼美俄之後第3個成功實現航太器地外天體軟著陸的國家。吳艷華在記者會上被問及繼美國阿波羅計劃之後的中國載人登月計劃時表示:「當前我們還需要深入研究論證其科學目標和技術途徑,進行多方案的比較,即正在進行方案的深化論證階段」,透露出中國國家航太局對未來月球探測進行了規劃。

 

  白皮書提到,讓航太技術服務於中國領導層倡導的現代版絲綢之路「一帶一路」計劃。未來5年,中國將繼續開展北斗全球系統建設,計劃於2018年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提供基本服務。

 

  預計覆蓋對象包括陸上絲綢之路上的中亞各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東南亞和南亞各國。目前各國都在使用美國主導的GPS系統導航,中國意在為這些國家提供其他選擇,擴大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

 

  白皮書指出,中國將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在軌運作的「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突破和掌握貨物運輸和補給等關鍵技術,為計劃2022年前後完成的中國獨立太空站進行補給。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北京 山田周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