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中國 > 政治/社會 > 中國加快以自主路線鞏固航太大國地位

中國加快以自主路線鞏固航太大國地位

2016/10/18

PRINT

       中國政府正在加速推進自主開展的航太事業。10月17日成功發射了載人飛船「神舟11號」,此外還相繼運轉了加密通信的實驗衛星和巨大的射電望遠鏡。這些項目均宣稱憑藉自主開發的技術實現了「世界首次」和「世界最大」等。中國在與日美歐的國際合作劃清界限的同時,正逐步鞏固自身的航太大國地位。

神舟11號搭載的中國太空人(10月17日,xinhua-kyodo)

       神舟11號將於10月19日與9月份發射的太空實驗室「天宮2號」交會對接。中國人民解放軍所屬的兩位太空人將在太空站開展為期約1個月的實驗,為計劃2020年前後投入使用的自主太空站積累技術和經驗。

       目前正在運轉的太空站有日美俄等15個國家共同運轉的國際太空站(ISS)。不過,中國沒有加入相關合作。中國航太開發當局的幹部稱,神舟11號等載人航太飛行全部憑藉自己的力量完成。強調了堅持走自主路線的想法。

       中國從設想可能與美蘇爆發核戰爭的1960年代開始正式推進航太事業,因此一直以自主開發為基本方針。直到如今這一方針也沒有改變,且接連公佈著自主舉措。

       中國在8月發射了旨在實現量子加密通信的實驗衛星「墨子號」。量子加密通信是利用光的粒子性質的技術,資訊被第三方竊取的話會留下痕跡,因此據稱理論上無法被竊取。

       採用該技術的衛星發射為世界首例。對此,日本專家分析稱,「中國設想在全球範圍構築量子加密通信網路」。似乎打算用於軍事領域。

       中國還計劃在11月發射「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據稱目的是確立利用脈衝星這一特殊天體發出的X射線信號確認宇宙飛船位置的技術。2012年底開始運作的自主開發人造衛星定位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計劃在2020年覆蓋全球。

       中國還積極致力於宇宙本身的研究。9月開始在西南部的貴州省啟用直徑500米的全球最大射電望遠鏡。將在該基地觀測來自天體的電磁波,探索宇宙的起源和地球以外的生命體。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北京 山田周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4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10
投票總數: 4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