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宇宙開發正以迅猛的勢頭推進。10月17日發射的載人宇宙飛船「神舟11號」搭載兩位太空人返回了地球。11月上旬中國還成功發射全球最大級別的新型火箭。中國並未加入日美等國運營的國際太空站(ISS),力爭最早於2020年自主建造宇宙太空站。中國的技術實力和成果達到什麼程度了?
「神舟11號」發射2天後,與事先發射的宇宙實驗室「天宮2號」成功對接。2位太空人在太空停留約30天後返回地球,創中國太空人在軌停留最長時間紀錄,中國「飛天」的太空人達到14人。
熟悉中國宇宙開發的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研究開發戰略中心的特聘研究員辻野照久表示,今年對於中國來説是航太事業「飛躍式發展的開局之年」。原因是支援宇宙開發的基礎設施建設正迅速推進。
6月,中國第4個發射中心首次成功發射火箭,發射的「長征7號」採用以煤油為主要成分的低公害型原料,而此前一直使用包含有害物質的燃料。
11月3日,僅次於全球最大火箭——美國德爾塔IV型重型火箭(Delta IV Heavy)的大型新型火箭「長征5號」也成功發射。據稱火箭的機體直徑約為5米、最大運載能力約為23噸,性能達到了能夠到達月球的程度。
中國的宇宙開發從1959年代開始。70年代成為全球第5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2003年成為全球第3個成功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最近20年接連獲得了載人飛船、宇宙實驗室的開發以及宇宙飛船的對接等核心技術。
與美國不相上下的勢頭 進入2010年代之後,2011年中國的火箭發射次數超過美國,2012年人工衛星的發射次數超過俄羅斯。今年的26次發射計劃中,9月之前已發射了14次。與16次的美國和14次的俄羅斯比肩。火箭的發射次數截止2015年累計達230次,成功率為94.3%。發射次數位居全球第4位,成功率僅次於歐洲位居第2位。
那麼開發為何如此順利?辻野指出,「在中國共産黨專政下,宇宙開發以非常高的效率推進」。首先,在國家的主導下明確提出了長期目標。中國政府直屬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表示,要在2030年之前向月球、2050年之前向火星發射載人宇宙飛船。此外,對於國務院截至2025年的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國有企業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制定了5年期的計劃。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