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園難」在阻擋中國人的二孩夢

2017/06/20


      取消獨生子女政策後的中國正在為增設幼兒園的問題而苦惱。由於師資力量不足等,公立幼兒園的增設跟不上需求,面臨「入園難」的兒童越來越多。另一方面,私立幼兒園的學費則高達公立幼兒園的5倍,一些夫婦開始為是否生育二孩而躊躇。中國解決少子老齡化的問題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

 

遼寧大連的幼兒園

  

      「(公立幼兒園)本來就難進,還擔心孩子受到不好的影響」,遼寧大連的公司職員韓先生(31歲)對於將3歲的兒子送進私立幼兒園的理由這樣解釋。韓先生夫婦都有工作,每個月的家庭收入為1萬元,在大連處於平均水準。現在送兒子上的私立幼兒園每個月費用高達2500元。

 

      韓先生起初也曾考慮讓兒子進學費便宜、每月約為500元的公立幼兒園。然而附近評價比較好的幼兒園只招收特定區域住戶的子女,而該區域的房價要比自家現在的住房貴將近一倍。其他公立幼兒園每個班級40個孩子,但只有3個老師。最終,韓先生覺得教師數量太少,無法週到地照顧有食物過敏症的兒子,決定放棄。韓先生訴苦道:「從家庭收支來看,可能要不了二胎了」。

 

      因糧食危機問題,中國政府從1979年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以抑制人口增長。雖然出生率得以降低,但不良後果也逐漸顯現。隨著人口動態失衡,近年來勞動人口開始減少,而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佔到總人口的10%以上。

 

      為此,中國從2013年開始放寬計劃生育政策,2016年起全面放開二孩。2016年的出生人數約為1786萬人,同比增加131萬人,在新政實施的第一年度就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不過,雖然出生人數增加,但關鍵的幼兒園數量卻嚴重不足。目前,需要上幼兒園的兒童約為4264萬人,而中國的公立幼兒園的數量只有約8.6萬所。為此,公立幼兒園的入園競爭變得異常激烈,花錢或托關係的「走後門入園」也成為常態。

 

 

      另一方面,中國的私立幼兒園大約有15萬所,但費用負擔比較重。如果是平均收入水準的家庭,學費就佔家庭月收入的四分之一,很多家庭甚至要靠祖父母幫助承擔部分費用。家庭月收入約為1萬元的公務員王女士(27歲)説,「我老公以前非常想要二孩,但最近不提了」。據她説,在3歲的兒子進入私立幼兒園後,家庭開銷變得緊張,生二孩基本沒了指望。 


      中國的公立幼兒園數量難以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師資力量的不足。中國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的幼師數量為230萬人,比2014年增長10.7%,但增速卻趨於放緩。

 

       「社會責任重大,待遇卻很差」,一位30多歲的幼兒園女老師不滿地表示。幼師們白天要忙著教學和照顧小朋友們,傍晚以後還要準備活動及進修。她還表示,「一百個父母有一百種要求」。即便如此,每月工資卻只有區區3500元左右,低於大連市的平均水準(約5000元)。

 

      這一辛苦卻低工資的狀況阻礙了幼師數量的增加。不僅如此,以低工資讓幼師承擔繁重的工作,還引發了其他問題。

 

      從事金融業的李先生(34歲)的女兒(3歲)上的是公立幼兒園,有一天女兒哭著回來説,「再也不想去幼兒園了」。這令他十分驚訝。結果女兒的班主任打來電話説,「你家孩子交流能力有問題」。

 

      之後,老師也不斷打電話來談女兒的問題。朋友告訴李先生,「那是老師在暗示想要錢」。第二天他趕緊塞給了老師2000塊錢,對方的態度立刻轉變。女兒又重新開心地去上幼兒園了。似乎是老師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而欺負了孩子,李先生後悔地表示,「就算貴一些也應該讓孩子進私立幼兒園」。

 

      中國政府正抓緊採取對策,在增設公立幼兒園的同時,還給私立幼兒園提供一定的補貼,以降低學費等。即便如此,依然沒有採取增加幼師數量等解決人才不足的措施。普通中國人能安心養育兩個孩子的日子似乎還很遙遠……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大連 原島大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