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十三五規劃的一項政策,中國政府決定撤銷獨生子女政策,允許所有夫婦生育二孩。為實現經濟穩定增長,此舉能否遏制勞動力減少?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中國人口問題權威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
(注:本文由日語原稿翻譯而成)
記者:放棄獨生子女政策,也只允許生育2個孩子。對於遏制勞動力減少,是否仍然不夠?
蔡昉:將來的勞動力增加無疑會對經濟産生有利作用,但不應過度期待。對於是否生第2個孩子,很多家庭都在猶豫。與加快全面放開生育政策相比,強化其他公共政策,切實降低育兒成本更為重要。
記者:沉重的教育成本負擔等原因是阻力。
蔡昉:比如政府為學齡前兒童提供1~3年的補貼,降低孩子上幼兒園和托兒所的成本。實質性地擴大義務教育。應該集中精力出台政策,為鼓勵人們生兒育女創造良好環境。
記者:您認為中國總人口將在何時觸頂下滑?
蔡昉:略微保守地看,應該在2025年前後。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後的預測,2022年將迎來人口總數的頂峰。如果出生率提高,這一時間有可能推遲,但不管怎樣應該都是在2020年代。
記者:您怎樣預測計劃生育放寬對經濟增長的效果?
蔡昉:如果出生率提高至近1.8,勞動力供給將增加,2036~2040年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或將被推高0.2%。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北京 大越匡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