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記者這樣看中國金融反腐
2017/08/30
吉田忠則:實行公私分開——中國銀監會最近向銀監會系統工作人員發出了這樣的意見。禁止以權謀私、預防監管履職中可能産生的腐敗問題,這在公務員的職業道德上可以説是理所當然。再次明文要求工作人員實行公私分開,是因為現實中的腐敗現象。
![]() |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AP) |
高官腐敗不斷曝光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監會)日前印發了《關於銀監會系統工作人員在監管履職中嚴格實行公私分開的意見》和《銀監會系統工作人員履職迴避辦法(試行)》。內容有兩個,《意見》列舉了銀監會工作人員不得從事的活動,內容是禁止利用職務上獲知的資訊和監管許可權辦私事、違反規定利用相關設施。讓銀行承擔與規定無關的費用也被禁止。
|
另一個是強調履職迴避,為了防止工作人員參與違規行為,明確了不得擔任的職務。規定銀監會工作人員不得安排到其家人任職的銀行、本人及其家人持有5%以上股份的銀行的直接監督部門。對於在工作人員辭去公職或退休後到此前監管過的銀行任職也設置了限制。
將理所當然的內容特意做出明文規定並公佈,作為以公正為前提的監管當局,這一行為並不值得表揚。因為這暗示工作一線存在很多違規行為。實際上,官員的腐敗也在不斷被曝光。
例如,銀監會前主席助理楊家才被「雙開」。中紀委5月宣佈,楊家才因「嚴重違紀」被調查。據悉,楊家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出入私人會所接受宴請,還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並收受鉅額財物,涉嫌受賄犯罪。
官員的查處還波及到其他金融部門。中紀委4月以涉嫌違紀為由,對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前主席項俊波展開審查。7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前副主席姚剛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如果將這些高官被查和此次銀監會印發的文件聯繫起來,不得不讓人認為違規行為正在組織的各個層面發生。
![]() |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前主席項俊波違紀被查 |
習近平:維護金融安全
在金融機構官員相繼遭到查處的背後,中國共産黨總書記習近平的意向也發揮了作用。習近平在4月召開的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上強調,「維護金融安全,是關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在7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再次確認了這一方針,表示「要深入紮實整治金融亂象,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準」。
「整治金融亂象」對於中國經濟來説成為緊要課題。而監管當局紀律整肅將成為前提。隨著經濟增長率的下降有所緩和,擔憂中國經濟前景的聲音暫時消退。但是,淘汰無法創造利潤的「僵屍企業」、化解過剩産能和壓縮持續膨脹的地方政府債務等,所有問題仍未得到根治。而根源就在於容易被「私利」左右的行政機構。
中國政府下文讓金融監管公私分開,或許加深了中國的腐敗在蔓延這一印象。但是,化解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需要透明而公正的金融行政。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反腐的成敗是具有影響世界經濟穩定的重要問題。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吉田忠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