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孩政策效果減弱,老齡化速度或超日本

2019/01/22


   中國的少子老齡化加速。國家統計局1月2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出生人口比2017年減少200萬人,為1523萬人。創出自毛澤東的「大躍進政策」失敗導致大量餓死者的1961年以來,時隔57年的最低水準。另一方面,老年人口增加,65歲以上佔總人口的比率到2018年底達到11.9%,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這些人口問題或將導致社會保障的財政負擔和個人消費低迷。

 

   中國政府取消城市地區僅允許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孩子的「一孩政策」,自2016年起允許所有夫妻生育第2個孩子。2016年的出生人口達到1786萬人,創出1999年以來的最高水準,但2017、2018年連續2年減少。

 

 

   出生人口除以總人口得出的「普通出生率」2018年僅為1.094%,處於中國建國的1949年以來最低。如果通過統計局每年公佈的人口數乘以普通出生率來推算出生人口,「大躍進」時的1961年出生人口不到1200萬人,2018年創出自那以來的最低水準。

 

   2017年二孩的出生人口增加,另一方面,第1個孩子出生減少,整體出生人口略微減少。2018年不僅是第1個孩子,二孩的出生人口也有所減少的可能性很大。顯示出「二孩政策」的效果難以為繼。

 

   中國的出生人口今後繼續減少的可能性很大。原因是由於一孩政策的副作用,成為母數的生育適齡期的女性正在銳減。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推算,22~31歲女性人數將從2015年的約1億1400萬人減少至2025年的7100萬人,減少近4成。

 

   統計局數據顯示,顯示一名女性一生中生育孩子的平均數的「總和生育率」2016年為1.25。2010年以後徘徊在1~1.3,大幅低於被認為能維持人口數量的2.1左右。因上漲的房地産和教育費、短缺的托兒所而對生孩子感到猶豫的女性不在少數。

 

  另一方面,中國的老年人口正在增加。65歲以上老年人到2018年底達到1億6658萬人,比上年增加827萬人。現在50年代出生者退休,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但今後60年代出生者將不斷成為老年人。中國的60年代出生者達到2億1千萬人以上,比50年代出生者多6千萬人,如果60年代出生者開始退休,老年人數將迎來激增。少子老齡化以超過日本的速度加劇的可能性很大。

         

   (編者注: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數據,日本的「總和生育率」在2017年為1.43。另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2018年3月發佈的預測,日本總人口中65歲以上所佔的比率,即老齡化率將從2015年的26.6%提高至2045年的36.8%。)

 


 

 少子老齡化將擠壓養老金和醫療等社會保障的財政。養老金和醫療等社會保險的政府補貼2018年達到1.23萬億元,膨脹至5年前的2倍。在中國東北地區等少子老齡化加劇的一部分地區,公共養老金的公積金已經出現缺口。

 

北京火車站準備回家的母子(1月21日,REUTERS)

 

   雖然此次統計沒有透露,但15~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到2018年底連續5年減少是大概率事件。一般來説,如果勞動年齡人口減少,將通過個人消費的減退等拉低經濟增長。從中國目前的個人消費低迷來看,勞動年齡人口減少正在産生影響的可能性難以消除。

 

   中國政府對少子化抱有危機感,一直在分階段放鬆生育限制。由於二孩政策的效果減弱,也在討論生育限制本身的停止和取消。不過有觀點認為,要推高出生人口,還需要托兒所建設、育兒津貼等生育鼓勵政策,即使廢除生育限制,效果能有多大仍是未知數。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田逸策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