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是中日關係惡化的元兇?

2015/07/21


        村山宏為日經中文網撰稿:中日關係以民間的經濟交流為開端,政治上也終於出現了解凍的契機。正當此時,出現了對兩國媒體批評的聲音。認為「造成兩國關係惡化的既不是經濟界也不是政治家,更不是民眾。兩國媒體為了吸引讀者和觀眾的眼球故意説了對方國家的壞話」,我自己也曾多次在日經中文網專欄裏指出過這一問題確實存在,但是我告誡自己不能把兩國關係的惡化單純歸咎於媒體。這裡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兩國資訊傳遞的應有模式。

        我在日本的時候經常聽到這樣的不滿——「中國的媒體就會報道日本不好的地方」。而我在中國,也聽到了同樣的不滿,就是日本媒體盡報道中國不好的地方。事實真的如此嗎?筆者因為職業的關係,經常在網上看中國媒體關於日本的報道。在政治新聞為主的全國性報紙上能看到批評日本的新聞標題。而翻開晚報或者是地方性報紙確是另外一番景象。不光只有對日本的批評,而是有各種各樣的日本新聞,介紹日本美麗雪景的文章、介紹日本的機器人等先進技術的文章,還有熱情洋溢的介紹日本動漫等日本文化的文章……


   專欄-日本人小聲説

   安倍很壞,但日本人不壞?

   不排隊的國家沒有資格談愛國

   日本與中國空軍的那段藍天情

   從餃子起源於南韓説起

   房子、國家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

   中國為啥這麼貴

   愛國青年們,知道高杉晉作嗎?

   中國人和美國人為什麼被討厭

   為MAO醬流淚的中國人

   「小日本主義」值得中國參考

   中國菜並非世界第一!

   中國「愛國青年」該學半澤直樹

   二流萬歲!

   將中日關係從政治家手中奪回

  「早戀」拯救中國教育

   「節儉令」之後需要「減肥令」

  中國的「戰略病」與日本的「無戰略病」

   文明不是靠法律約束出來的

  「大國意識」阻礙中國

 
  》》》更多

        那麼日本媒體的情況又如何呢?確實有一些所謂的有識之士以反華為賣點,在電視的談話節目、週刊、月刊等反覆對中國進行煽情的批評。與此同時那些反映了中國現實的紀錄片和介紹中國歷史的節目實際上對中國抱有善意的內容比較多。日本NHK電視臺在07年以後多次播出了「中國鐵道大紀行」系列節目,節目中每次有日本演員和中國各地民眾交流的溫情報道。而且日本的報紙和經濟雜誌也在努力客觀報道富裕了的中國經濟。筆者個人的感覺是中日兩國的媒體都沒有染上刻意反華或反日的色彩。

        那麼為什麼中日兩國的媒體會形成反日或反華的印象呢?這就是媒體自身的責任了。比如總部設在北京的某中國報紙,以愛國為賣點經常會刊登反日的文章。而對此日本媒體有一種報道的傾向,就是好像這種極端反日報道的論調代表了中國整體的意見。雖然也有一些理性的中國媒體批評這種排外的思考方式,但是日本媒體或許是考慮到了這樣溫和的意見不能吸引眼球,所以就愛報道中國的一些偏激的反日論調。

        反之亦然。中國很多媒體也會把部分日本媒體的極端反華言論報道得好像是一般的日本民意一樣。中日雙方的媒體都特意找出對方國家的一些偏激的媒體的片面報道,批評對方國家的媒體太過份。這是一種為了批評而進行的批評,不是建設性的批評。媒體當然有必要分析偏激意見的社會背景,與此同時也應該平衡的報道「一般意見」。

        這裡必須注意的是僅對對方進行稱讚性的報道,這並不利於加深對這個國家的理解。日本的報紙經常會報道盟國美國的負面消息。對美國的戰爭、人種歧視、槍擊事件、貧富差距等問題,日本總是進行及時的報道。如果不知道時下美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問題,和美國人交往或是做生意時就會産生障礙。為了加深對一個國家的理解從而更好的交流,就有必要不僅了解這個國家外在的比較好的方面,也必須了解它不好的方面。

        多年前在日本有一本暢銷書叫《貧困大國美國》,由日本岩波書店出版,作者是堤未果。作者通過考察美國各地寫出了美國社會中産階層日趨沒落的現狀。而在日本很多人是為了了解美國社會的陰暗面及造成這些陰暗面的政策,進而探索日本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而閱讀該書的。儘管日本在反覆對美國進行負面報道,但是各種輿論調查顯示日本民眾的對美情感非但沒有惡化,還在好轉。


        更進一步説,因為媒體批判了某個國家,讀了相關文章或是看了節目的受眾就會真的受此影響而討厭這個國家麼?我看也未必。比起對日本的批判,過去中國媒體對美國的批判更甚。但是如果問普通的中國人的話,很多人還是表示對美國抱有親近感。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去美國的中國留學生還是壓倒性的多數。不能忽視媒體的力量,但也不能放大媒體的力量。

        不過在談到國際關係的時候不能忽視的一個要素是傳統媒體影響力的衰退。筆者身邊30歲以下的年輕人既不看電視也不讀報紙。他們熱衷通過社交媒體進行交流。他們通過智慧手機和朋友相連,寫自己觀點,在他人的觀點下寫上自己的意見,通過這種方式交換資訊。

        在年輕人中有影響力的是社交媒體的知名推主或格主。他們的「報道」、「解説」或者「主張」可以通過網路瞬間被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社交媒體用戶分享。這些知名格主的影響力已經開始淩駕於傳統媒體之上了。在中國也完全是這種情況。或者應該説社交媒體的影響力已經超過日本了。

         在社交媒體上也有很多人利用了可以匿名的這一特點。有些人在群中匿名説一些極端的話來化解憂鬱,還有人會攻擊對方發洩情緒,還有的人言論沒有理性。有一些知名格主會在中日兩國的網路上反覆發一些反華或反日的言論,這些言論瞬間就會在網路上擴散。這些少數的極端言論反覆複製,看起來就像是大多數人的意見一樣。筆者認為社交媒體對於社會輿論的影響應該被更多的研究,它對中日關係究竟造成了何種影響也應該被關注。

        當然社交媒體也並不是只帶來負面的東西。不管是什麼樣的媒體,既可以成為惡魔煽動對立的工具,也可以成為引發改革的火種,區別只是如何去使用而已。社交媒體將從來都被政府和企業獨佔的報道事業開放給了每個個人。因為只要使用社交媒體,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記者或評論家。

        我有一件事想拜託各位不滿日本媒體有關中國報道的各位。希望大家用社交媒體向日本人直接介紹中國的情況。現在用智慧手機拍照片也很方便。文字最好是用日語寫,英語也可以,中文應該也行。只要是發佈的內容是為了傳達真實的中國這一目的,必然會超越語言的障礙在日本人中傳播開來。當然,我們日本人也會不甘落後努力向中國人直接介紹真實的日本。

        僅靠單純做出的結論認為「中日關係惡化的原因是兩國媒體」,進而去批評媒體是不能孕育新關係的。僅僅是批評,就跟那些自詡為「愛國者」的人總講外國壞話的行為沒有任何區別。如果是真心希望日本人的對華觀念改變的話,希望中國的親日派們用自己手中的鍵盤和滑鼠直接和日本人交流。親日派們,真實的中國要靠你們來傳播!

 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亞洲總局編輯委員 村山宏,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專欄-日本人小聲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