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折射出的中國和印度(下)
2014/10/06
危險的過剩投資「帳單」
「無論是面向當地消費者還是外地遊客,金飾品的銷路都非常好」,在上海著名購物街南京東路的香港珠寶店「周大福」,掌管上海區25家店舖運營的黃小芳笑呵呵地説。她告訴記者自己十分喜愛珠寶飾品,大學畢業後就來到周大福工作,現已有13個年頭。
![]() |
上海的一家金店 |
中國經濟目前正從政府、企業主導型轉向消費主導型。目前消費在GDP中所佔比重為40%,預計今後將繼續提高。即使經濟稍微減速,消費量也不會下滑。
增長率比過去低,但對消費的依賴度提高,這將成為中國經濟所謂的「新常態」。WGC預測,即便中國的增長率從去年的7.7%降到年均6%,珠寶飾品的消費量到2017年也會比歷史最高紀錄的2013年增長17%,達到785噸。
但同樣也有風險。即過剩投資這筆「帳單」的清算。中國在雷曼危機後,實施了四萬億元的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雖然為陷入谷底的全球經濟提供了支撐,但6年後的今天,中國卻不得不想辦法解決投資過剩的問題。
浙江省奉化市距上海只有3小時的車程,作為仙桃的産地而聞名。當筆者來達奉化市時,眼前的爛尾規模簡直讓人目瞪口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取名「桃源府邸」的數十棟高級別墅全都建了一半,現在工地上雜草叢生,一片荒涼。據稱,因房地産行情惡化,該樓盤的開發商已在去年破産。看到難得一見的訪客,就連流浪狗都顯得很興奮。
如果無法順利解決過剩投資的問題,企業就會破産。銀行的不良債權增加後,估計會進一步惜貸。已經開始顯露出來的金融危機萌芽,無疑會成為重大風險,威脅黃小芳等人對消費的樂觀預期。
政府參與産生副作用
以黃金為窗口來觀察中國和印度,就會發現兩國存在共同的問題。即主導者發生了變化,都是「由政府轉向民間」。在印度,由於政府強制改變物質和資金的流通,深受其副作用的困擾。中國則為政府開出的過剩投資「帳單」頭疼不已,給向消費主導型經濟轉型蒙上了一層陰影。
![]() |
浙江奉化已經「爛尾」了的別墅群(桃源府邸) |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為世界不少國家的中央銀行保管著金條,在全球最大的地下金庫前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引用了大文豪歌德的一句話:「黃金是難以抗拒的(Gold is irresistible.)」。
黃金之所以能夠反映出大量資訊,是因為人們總是被黃金誘惑。之前散佈在美國和中東的黃金消費地,如今正逐步集中到亞洲。作為反映亞洲經濟的一面鏡子,黃金正在大放異彩。 (全文完)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梶原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