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黃金産量正持續增加。2013年為3022.1噸,比上一年增長了6%,創歷史新高。其中最大的黃金消費國中國的生産尤為活躍。其特點是不少礦山企業都實施從開採到珠寶飾品加工的一條龍生産。不過,從全球範圍來看,新礦山的開發越來越困難,生産成本也不斷上升。
從青島機場駕車行駛2小時會抵達一個叫做「金都」的地方。正如名字所示,這裡是中國首屈一指的黃金産地。在這裡設立據點的企業正增加從義大利聘請的珠寶設計師以及加工師的人數。這些企業採取「産地直送」的經營模式,即從自有礦山中開採黃金,然後加工成珠寶飾品,之後營業人員在紐約等大都市進行銷售。
據貴金屬調查公司湯森路透GFMS統計,2013年中國的黃金産量為438.2噸,同比增長了6%。排名第2的澳大利亞為266.1噸,遠遠低於中國的産量。在最近10年裏中國的黃金産量幾乎翻了一倍。
中國黃金生産的另一個特點是低成本。一般在金礦深度較深的情況下,需要在地下3000米的地方進行作業。由於溫度高達近50攝氏度,所以冷氣成本較高,還需要幾部用於移動的升降機。
而中國的金礦深度較淺,可以在地下500~600米的場所開採黃金,1特洛伊盎司(約為31.1克)的生産成本被認為在800美元以下。在其他黃金生産國,很多礦山1特洛伊盎司的生産成本都在1200美元以上。中國金礦的利潤空間更大。
當前的黃金行情在烏克蘭局勢混亂和美國加息預期等利多和利空因素交錯影響的背景下,紐約黃金期貨價格在1特洛伊盎司1300美元左右徘徊。單純與開採成本相比較,大多數金礦的利潤為100美元,而中國金礦的利潤則高達500美元。
日本的市場分析師豐島逸夫認為:「當黃金行情上漲時,中國就開採含金量少、收益性較低的礦石,反之當黃金行情下跌時,就開採含金量多的礦石」。中國根據價格來調整生産,從而獲得最大利潤。
除了中國之外,還有不少國家擴大了黃金生産。在金價(以美元計算)創歷史最高值的2011年規劃的礦山已開始供貨,這似乎也推高了黃金産量。
不過,從全球範圍來看,多數觀點認為,今後新礦山的開發將越來越困難,黃金産量的增長將放緩。在有史以來的4000年裏,地球上約有17.5萬噸黃金被開採。據稱,通過人工衛星等手段實施的調查,幾乎已經找到了地球上所有存在的金礦。剩餘的黃金蘊藏量不足5萬噸。以目前的開採速度,15~17年時間就將全部採盡。
2013年全球黃金的供給量為4254萬噸。除了來自礦山的新增供給外,回收再利用的流通量也達約1280噸。黃金與原油等其他商品不同,基本上不會被消費光和消失。豐島逸夫認為,如果礦山開發走到盡頭,未來「回收再利用的供應動向將影響黃金的中長期行情」。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商品部 筒井恒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