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國衝擊(下)脆弱的聯盟

2015/02/17


 「把(約旦關押的)薩吉達·阿爾里沙維(死囚)帶到土耳其邊境」,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以日本人作為人質要求交換死囚,而指定的地點則是敘利亞和土耳其邊境。敘利亞北部被「伊斯蘭國」所控制,人員、物資和資金則往來於土耳其邊境。

  在此次的人質交換談判中,出乎意料浮出水面的正是邊境管理的鬆懈。土耳其成為通往敘利亞北部的大門。通過陸路進入敘利亞、進而成為「伊斯蘭國」戰鬥人員的外國人絡繹不絕。

  在打擊「伊斯蘭國」方面,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磕磕絆絆的合作凸現出來。土耳其主張在攻擊敘利亞領土時,先著眼推翻該國的阿薩德政權。

  土耳其規定東南部的因斯里克(Incirlik)基地的使用僅限於無人機和人道主義目的等,而不允許用於發動空襲。因此,美國軍機只能從遙遠的波斯灣沿岸起飛,作戰因此受到巨大制約。

美國等組成的意願聯盟空襲的敘利亞北部極端組織目標(2014年10月,getty-kyodo)
  參加打擊「伊斯蘭國」的意願聯盟的國家約有60個。但參與各國的想法不盡相同,團結程度如同花瓶一般脆弱。

  1月中旬,法國海軍的核動力航母「夏爾·戴高樂」號駛向波斯灣。主要目的是為空襲「伊斯蘭國」進行支援。

 在巴黎發生查理週刊槍擊恐怖事件後,法國總理曼紐爾·卡洛斯·瓦爾斯斷言稱:「這是與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戰爭」。因財政困難,法國曾計劃推進涉及數萬人的兵力削減,但此次以「發生了例外事態」而在事實上取消了相關計劃。

  不過,法國總統歐蘭德心存憂慮。在宣佈派出航母的演説中,稱對於2年前的事情「一直感到後悔」。2013年夏季,以西方國家為中心,準備針對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進行軍事干預,但在即將開始之際,英國議會否決了參加計劃。而在美國,歐巴馬總統受到輿論的反對,也放棄了最初計劃。因此法國難以消除「可能再次被過河拆橋」的擔憂。

      「伊斯蘭國」2月3日公佈了殘忍殺害約旦飛行員的視頻。這在約旦社會引起了廣泛的憤慨。要求打擊報復的憤怒之聲日益高漲,該國精通外交問題的哈桑莫瑪尼表示:「也有人開始議論加入意願聯盟是否妥當」。

      要想意願聯盟加強團結,美國的領導地位不可或缺,但各國對美國的不信任目前無法消除。

      美國政府要求各國不要與恐怖分子就支付贖金等進行談判,但2014年6月美國卻為了解救被挾持的本國士兵,與伊斯蘭武裝組織塔利班進行了人質交換。約旦政府相關人士批評稱:「美國用的是雙重標準」。

      以殘忍手段殺害人質,動搖加入意願聯盟的國家及社會。這或許正是「伊斯蘭國」的戰術。容易成為目標的「弱點」會在哪?各國要做好充分準備以防範極端組織發起的下一次行動。

      (押野真也 開羅, 竹內康雄 巴黎 )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