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已構建所謂「領土」的伊拉克和敘利亞存在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中央政府的職能紊亂,以及治安、就業的極度惡化。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武裝勢力的暴行被放任不管。而另一方面,國際社會雖明知這是混亂之源,卻都如「視而不見」。由於誰都對此唯恐避之不及,結果形成了「權力真空」,而像「伊斯蘭國」這樣的組織則輕鬆地在此大行其道。
 |
與佔領伊拉克北部基爾庫克(Kirkuk)一家酒店的極端組織進行戰鬥的庫爾德士兵(1月30日,AP) |
「聽説會給500美元現金、手機和武器。還可以結婚」,這是出身於伊拉克中西部安巴爾(Anbar)省省會拉馬迪的37歲的馬赫爾聽聞的「伊斯蘭國」招募戰鬥人員的手法。據稱,很多既無工作又沒錢的年輕人聽到後會感覺看到了「希望和新的未來」,於是加入「伊斯蘭國」。馬赫爾説:「(這是)因為政府什麼也不幹」。
據稱,伊斯蘭教遜尼派武裝組織「伊斯蘭國」已經擴大至總計3萬人以上。而在伊拉克,成為其人才供給源的正是遜尼派居民眾多的北部和安巴爾省。
2003年,推翻前總統薩達姆·海珊的美國主導的伊拉克戰爭之後,軍隊遭到解散,大量軍人失業。而其中大多數都是遜尼派。
自2006年起連續8年執政的馬利基前政權又將主要職位都給了什葉派,冷待遜尼派。遜尼派想要進入曾成為主要就業機會的軍隊和警察部門也愈發困難。
在戰爭過去後,伊拉克的重建和原油增産帶來的財富並未得到平等分配。對於遭到馬利基前政權的冷遇,遜尼派居民越來越感到不滿,為了謀生可以做出的選擇少之又少。而進入極端組織「就職」則成為了很多人的選擇。貝魯特美國大學教授希拉爾·哈桑表示:「‘伊斯蘭國’正以沒有工作、同時對社會感到不滿的年輕人為中心加強宣傳。無法享受豐富資源帶來的利益的一部分伊拉克人民自然而然開始支援‘伊斯蘭國’」。
另外,「伊斯蘭國」還在伊拉克鄰國敘利亞的內戰中積蓄了力量。吞併與阿薩德政權作戰的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組織的戰鬥力,增強了勢力。阿薩德政權曾被批評稱對普通民眾使用了化學武器,但美國2013年在最後關頭放棄了軍事干預。敘利亞內戰陷入了泥潭。不要説工作,就連人身安全都無法保證的370多萬敘利亞難民流入了鄰國土耳其、黎巴嫩和約旦。
早已喪失對敘利亞整體的統治能力的阿薩德政權被認為曾主動釋放被關押的極端組織成員。此舉意在促使彼此反目的反對派之間相互內鬥。土耳其媒體《國民報》(Milliyet)的專欄作家卡德里·古爾塞爾(Kadri Gursel)指出:「阿薩德總統明顯試圖無期限坐在權力寶座上」。
伊拉克和敘利亞等「脆弱國家」的結構性問題招致了「伊斯蘭國」的崛起,而約旦等周邊國家正以接收難民等形式,承受著負擔。
日本政府向中東國家提供資金援助,是為了幫助該地區消除這種扭曲現象。「伊斯蘭國」宣稱日本「參加了沒有勝算的戰爭」,進而殺害了日本人質,同時揚言今後會繼續把日本人當作目標。
(久門武史 杜拜,花房良佑 伊斯坦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