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不好當的中國名片
2015/07/17
做工精良的假冒商品在增多
義烏海關的施青松也是稽查人員之一。他手裏拿著被查處的假冒古馳錢包説:「(假冒商品)如果品質一般,一眼就能看出來,但最近做工精良的東西多了。經常要聘請古馳等各品牌的專家進行鑒定」。海關擁有如同醫院裏的磁共振成像設備(MRI)一樣的,可以直接掃描貨櫃拖車的巨大檢查設備。依靠人力需要4小時才能完成的每輛貨車的初級檢查,使用大型設備的話只需5分鐘。而一旦在初期檢查中發現異常,就會輪到小施等辨別産品真偽的稽查人員出場。
![]() |
負責假冒商品稽查工作的施青松 |
義烏的過去與現在
很多中國人聽到義烏的名字,聯想到的都是「雞毛換糖」的故事。義烏遍佈著山地,不適合農耕,特別是物資匱乏的年代,人們曾經將零碎栽培並加工而成的砂糖在其他城鎮換取居民手中的雞毛等廢品,並製作成雞毛撣子等來掙錢養家。直到最近數十年前,仍能看到一邊搖著「波浪鼓」一邊將雞毛撣子等商品抗在肩頭的扁擔上走街串巷做生意的義烏小販。然而,不知從何時起,小商販們銷售的商品從雞毛撣子擴大至各類生活雜貨,在義烏的中心地段,小商品市場也日漸繁榮起來。1990年代,以義烏市為主體,成立了被稱為「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的企業聯合體。義烏市作為生産和銷售從生活用品到玩具、裝飾品等所有小商品的基地,實現了迅速發展。
![]() |
上世紀80年代的義烏小商品市場 |
![]() |
如今的小商品城 |
不過,如今的義烏正面臨著從單純的小商品集散地向肩負更重要作用市場轉型的局面。
成為「絲路經濟帶」起點的義烏
2014年11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義烏時,當地的老商戶向其贈送了創業時期用過的波浪鼓。據稱,李克強接過波浪鼓搖了搖説,我知道義烏人創業初期雞毛換糖,搖著波浪鼓走天下的歷史。義烏小商品是中國的名片,這個禮物很珍貴,濃縮了義烏精神,要把它轉贈給國家博物館。雖然聽説了這則新聞的上海市居民笑著表示「這也太誇張了吧」,不過李克強認真的態度背後透露出中國政府面臨著的切實課題。
中國領導層目前正在積極推進連接中國和歐洲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想(一帶一路)」。2014年底連接西班牙馬德里與中國的「義新歐貨物鐵路」正式開通,該鐵路全長1萬3000公里,從起點到終點需歷時21日。義烏就位於該鐵路線路的起點。鐵路運營公司的高管方旭東表示,利用該鐵路用時僅為船運的一半,運輸成本僅為空運的3分之1,義烏處於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
![]() |
在義烏小商品城內,7萬5000家店舖經營著180萬種商品 |
不好當的「名片」
「義烏小商品是中國的名片」,李克強將從義烏出貨的小商品比作是中國的名片,強調了在中國推進改革的形勢下處於絲綢之路出發點的義烏的重要性。既然中國領導層對義烏如此重視,可想而知義烏海關稽查人員的小施等為了防止假冒商品流向海外,自然也是擦亮了眼睛。不過,海關檢查的貨物僅佔整體的5%。原因據説是因為對拖車進行掃描的設備價格高昂,每台需要3000萬元。
在反腐運動中被調查的政府高官的受賄額動輒就超過1000萬元,如此想來,3000萬元的價格並不算高。因此,從5%的貨物中尋找可能存在的假冒商品,倒不如説只是中國政府在對外顯示嚴厲打擊假冒商品的態度而已。
曾經用砂糖換雞毛的義烏其實就是作為世界工廠、以廉價勞動力換取財富的中國的縮影。中國將把獲得的財富投向哪?「一帶一路」的前景又會如何?目前還不得而知。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上海支局 小高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