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們跳廣場舞的時代將終結

2015/07/16


    村山宏:當聽説中國女性的退休年齡是50歲時,讓我大吃一驚。在中國,男性60歲、女性50歲(女性公務員55歲)退休。從男女平等的觀點來看似乎存在問題,不過很多女性都是早早退休悠然自得地度過餘生。但是中國也迎來了少子老齡化的大潮,這樣下去養老金等社會保障制度將難以維持。中國政府計劃最早在2022年提高退休年齡。

   最早將在2022年延遲退休年齡

       星期一下午,在北京的某商業街。在大廈和大廈之間的廣場上,一群(20人左右)身著統一T恤衫的中老年婦女在跳著既像體操又像舞蹈的舞步。這就是在中國中老年婦女之間很有人氣的「廣場舞」。如今,在中國各地的公園和廣場上跳廣場舞已經成為一種熱潮。認識的人為了鍛鍊身體而聚集在一起跳廣場舞。甚至還有過在地鐵裏跳舞或者長距離行走,發生堵塞道路的情況。

 重慶市街頭的廣場舞
       相比批評,其實中國女性對於50歲退休是歡迎的。因為能夠在身體健康的年紀就領到退休金,每天跳跳廣場舞或者打打太極拳,悠閒地度過後半生。或許是為了活用中老年人群的生産力,在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記者會上,中國人事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將分階段推進延遲退休政策。顯示出計劃最早在2022年提高退休年齡。具體政策將在2017年公佈,不過據稱到2030年中國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齡都將推遲至65歲。

       現行的退休制度是在1978年引入的。當時中國的平均壽命為男性64歲、女性67歲左右。50~60歲退休,靠養老金度過10年左右的餘生是比較合理的。但是如今據聯合國推算,中國男性的平均年齡為74歲,女性為76.6歲。60歲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比重在1980年時僅為7.9%,而到2020年則將上升至16.9%。獨生子女政策的結果是少子老齡化進程急劇加快。

  社會保障費的收支平衡可能崩潰

        中國的生産年齡人口(在中國為16到59歲)從2012年開始減少,到去年已經連續3年減少。中國的經濟減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勞動力減少的影響。如果繼續維持現行的退休制度,將陷入勞動力短缺的狀況,社會保障費用的收支平衡將會崩潰。據一位研究者推算,在中國「退休年齡每提高1歲,養老基金的收入就將增加40億元,而支出將減少160億元」。

        根據聯合國的人口推算,中國60歲以上人口的比率到2050年將達到32.8%,與現在的日本不相上下。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國的總和生育率(一名女性在一生中生育孩子的數量)處於1.18的低水準,而沿海地區的城市更低,僅為0.7左右。如果繼續推行計劃生育政策,有可能迎來比日本更加嚴重的少子老齡化社會。中國政府去年放寬了生育政策,如果夫妻一方為獨生子女,允許生育第2個孩子。

  「應全面取消計劃生育政策」

     隨著生育限制的放寬,中國2014年新生兒比2013年增加47萬人,達到1687萬人。那麼,這個數字是多還是少呢?在1995年左右之前,中國每年出生2000萬~2500萬人。即使沒有日本那樣嚴重,也越來越需要以較少人口來撫養眾多老年人。人口學家中有觀點認為應全面取消計劃生育政策。另一方面,在農村地區,不協調的政策仍在延續,例如在懷上第2個孩子之後,仍然要求孕婦進行人工流産。



 
   人口問題或許是「慣性」或「殘像效應」最為顯著的領域。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之際,曾有1億人以上處於糧食嚴重不足的狀態。這是因為糧食生産未能跟上人口增長。在人口僅為5億人左右的1950年代,教育家兼經濟學家馬寅初主張限制生育,但遭到批判。後來,中國不斷有聲音後悔地表示錯誤批判1個人,結果導致增加了5億人口。

       孩子越多越好、人口增加有利於國家等思想很難改變,直到70年代,政府才呼籲限制生育,但效果並不明顯。憤怒的政府自1979年至1980年,實施了強制生育1個孩子的政策。由於經濟改革和農業生産實現增長,糧食短缺問題得以解決,饑餓的恐懼感隨之銷聲匿跡。目前緊迫的問題已並非糧食短缺,而是少子老齡化。但取消生育限制的機運尚未形成。

  跳廣場舞的夢想將消失?

       與1950年代相反,人們似乎仍未擺脫人口增加將對家庭乃至國家造成消極影響這種觀念。這或許是因為在人口增加導致糧食短缺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正在中國處於領導地位。與過去批判馬寅初的生育限制倡議一樣,如今正在壓制要求全面取消計劃生育政策的言論。在這種情況下,或許未來有一天會感嘆,「錯誤批評要求取消計劃生育政策的觀點,導致了嚴重的老齡化社會」。

      不論如何,對於那些到50歲之後就靠廣場舞度過後半生的中國女性來説,小小的夢想不可避免地將消失。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亞洲總局編輯委員 村山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