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另外一種基礎設施建設
2015/06/25
這是浙江省一個主要依賴漁業的小島,從上海倒船過去需要約4個小時,島上的漁村「後頭灣村」原本以漁業為生,興盛時曾居住著800戶人家,人口達到約3000人。但從1990年前後,這個村子開始一戶一戶地消失,現在只剩下一位84歲的老奶奶還住在這裡。沒有可以通汽車的公路,也沒有自來水和煤氣,生活在村裏很不方便。
被爬山虎吞併的村莊
村裏留下來的房屋被爬山虎所覆蓋,幾乎看不到混凝土外牆,已經與大自然完全融為一體。一直在村裏居住到1992年的婦女表示:「村裏在1990年建了新學校,但隨著住戶陸續搬走,學校很快就廢棄了」。這位婦女是在島上另外一個地方花30萬元購買新房後搬走的。其他本村居民説:「由於漁船逐步大型化,村裏的碼頭已經停靠不下,估計這也是原因之一」。
![]() |
後頭灣村 |
中國擁有13億人,但國土面積也非常寬廣。隨著人口逐步往城市集中,有些地方開始像後頭彎村一樣出現空心化。
位列中國三大産煤區之一的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就是一個例子。由於煤價暴跌,煤礦接連停産。《經濟觀察報》6月13日報導稱「煤城鄂爾多斯陷轉型困境 近7成煤礦或已停産」。煤礦周邊面向礦上人員的飯店、旅館、小賣部等都是自然産生,形成一條繁華的街區。這些街區在煤礦停産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突然間就陷入了空心化。
根據中國政府在2014年3月印發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到2020年將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2013年的53.7%提到高60%左右。城鎮化將通過房地産與基礎設施建設等轉變成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城鎮化率高於世界平均水準
![]() |
中國的城鎮化率在剛建國不久的1950年只有11.18%,大部分人口居住在農村。其後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城鎮化率也急劇上升,根據聯合國公佈的數字,2014年中國的城鎮化率為54.4%,高於世界平均水準(53.6%)。
城鎮化進程與農村空心化呈此消彼長的關係。中國的戶籍分為農村戶口與城鎮戶口。持有農村戶口的農民即便是居住在城市裏,也無法享受和城鎮戶口居民同樣的公共教育與醫療服務。在獨生子女政策的背景下,中國的老齡化速度預計將遠遠高於日本。但由於養老制度的缺失,尚未形成讓老人安度晚年的社會制度。
中國在過去20年裏優先進行道路、機場、港口等硬體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基礎設施推高了國內生産總值(GDP)的增長率。社會保障制度等不能反映GDP增長率的另一種基礎性建設今後會變得更為重要。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上海支局 土居倫之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