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杜特蒂看東南亞親華還是親日美
2016/10/26
![]()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20日歡迎菲律賓總統杜特蒂訪華(kyodo) |
配合杜特蒂總統訪問中國,美國《紐約時報》(網路版)也于17日發表題為《菲律賓或將「重心」從美國轉向中國》的文章,指出歐巴馬政權將外交重心轉向亞太地區的亞太再平衡政策的困境,還提到了在東南亞國家中泰國也在向中國靠攏的局面。閱讀兩份報紙,就會産生美國的外交已經明顯遭遇挫折的印象。
親日和親華並不存在
但筆者的看法稍有不同。我一直認為東南亞並不存在親美(親日)或親華。在外交官和政治家主導外交的時代,能夠形成親美、親華陣營的固定區分。但在現在的亞洲各國,下至民眾的各個階層的利害關係錯綜複雜,外交很難長時間保持一個方向。
可以看看菲律賓的貿易夥伴。從出口(2015年)目的地份額來看,日本為21.1%,美國為15.0%,中國大陸為10.9%,香港為10.6%,將中國大陸和香港加起來將超過日本。而在進口方面,依次是中國大陸(16.2%)、美國(10.8%)和日本(9.6%)。賭場等菲律賓國內的大型渡假區也不得不依賴中國大陸遊客。
在此背景下,隨著與中國經濟關係的加深,産生希望緩解政治對立的想法或許是理所當然的。菲律賓修復與中國的關係不值得驚訝。東南亞各國都與中國具有深厚的經濟關係,外交需要在安全保障和經濟之間保持平衡。因此各國根據局勢,在日美和中國的夾縫中左右逢源。
雖然無法構建穩固的對華包圍網,但同時也無法建立穩固的對日美包圍網。菲律賓接近中國,令美國乃至日本的安保相關人士感到頭疼,但反過來説,逆轉也是可能的。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就任之後曾傾向於倒向中國,但最近在南海的南端實施了軍事演習,顯示出對中國的牽制。
利用中日的競爭從中獲益
連反華急先鋒越南也在採取巧妙的外交戰術。越南10月22日接受中國3艘海軍軍艦停靠軍事要衝金蘭灣。包括越南戰爭和俄羅斯租借時代在內,這是中國軍艦首次停靠金蘭灣。此前越南自越南戰爭結束後首次接受美國艦艇停靠金蘭灣,不過越南似乎也不忘顧及中國。
![]() |
越南總理阮春福9月訪華時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
東南亞國家的外交之所以如此曖昧不清,是為了利用日美和中國的勢力之爭,從雙方獲得有利的援助和投資。印尼總統佐科上任後,相繼訪問日本和中國,讓兩國相互競爭的同時,讓中國給出了對印尼有利的高鐵建設方案。據稱下次的鐵路建設項目將選擇日本。
泰國2014年的軍事政變後巴育政權上台,正如美國媒體所擔憂的,泰國在外交上向中國傾斜。即便如此,連接曼谷和清邁的高鐵建設項目,軍事政權卻選擇與日本合作。另一方面,與中國推進的橫跨泰國南北部的鐵路案件方面,泰國在表露出與日本強化關係意向的同時,正努力讓中國給出更有利的條件。
訪問中國後訪問日本的杜特蒂總統是這種想法。需要強調的是在亞洲並不存在明確的親華(反日美)陣營和親日美(反華)陣營。只有錯綜複雜的利害關係。隨著國內和國際形勢的變化而變化的東南亞各國的外交,將把日本與中國、美國與中國放在天平上權衡。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