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李顯龍9月29日在東京發表演講,在提及提高存在感的中國時表示「所有國家都需要適應,保持克制」,呼籲稱日美和東南亞各國比起對立,更應該與中國合作。李顯龍同時考慮到東海和南海問題,表示「中國應顧及其他國家的關切」,要求中國根據國際法採取克制態度。
「中國需要承擔作為崛起大國的責任」
李顯龍如此告誡中國。中國海洋活動日趨活躍,在南海建造人工島,建立軍事基地等。在此背景下,李顯龍指出「周邊國家的不安正在加強」。「穩定的外部環境更加符合中國的利益」,敦促中國根據被稱為「海洋憲法」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法律和秩序」採取和平舉措。
 |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9月29日在東京演講 |
另一方面,對於中國主導的亞投行(AIIB)等積極評價,稱「貿易和投資領域將産生新的機會」。指出中國的崛起將成為推動周邊國家經濟增長和基礎設施開發的因素。在此基礎上,對於尋求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機構提高話語權的中國的行為,李顯龍表示「主要國家應該顧及和接受」,要求日美等國理解中國。
「東盟(ASEAN)10個成員國成為‘一個國家’或許非常困難,但有時能展開合作」
關於在南海問題上被指步調混亂的東盟,李顯龍顯示出應維持多樣性的想法。在有關南海的國際仲裁庭裁決中,菲律賓獲勝,但東盟並未發出支援裁決結果的聯合聲明。
李顯龍表示,歐盟(EU)「比東盟更加緊密地展開協調,但也存在問題」,指出了地區整合的複雜性。列舉了從中國獲得鉅額援助的寮國和柬埔寨的例子,但稱東盟「一致認為應根據國際法和平解決問題」。
「結構改革最為重要,日本政府需要採取大膽行動」
李顯龍希望日本激活亞洲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日本經濟。在安倍政權提出的「安倍經濟學」中,被稱為第三支箭的結構改革被指進展緩慢,在此背景下,李顯龍敦促日本政府認真對待。同時還要求日本早日批准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顯示出應將TPP作為結構改革引擎的想法。
就日本是否應該積極推進的接收外國勞動者問題,李顯龍表示「這是涉及國民感情的敏感問題,應在可控範圍內逐漸推進」。此外還強調了推動女性進入社會、以及改善育兒環境提升生育率的必要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