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觸碰「一個中國」原則的虛與實
2017/02/06
村山宏:美國總統川普接二連三地落實限制移民入境等競選承諾,令全世界感到不安。而對於東亞來説,擔憂的或許是川普在就任之前提及的改變「一個中國」政策。所謂「一個中國」,通俗地説就是不承認台灣獨立的政策。如果確實遭到改變,將成為有可能動搖整個東亞安全保障、以及跨境經濟分工體制的歷史性重大轉折。川普或許是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在就任之後還沒有公開提及。
南韓《中央日報(日語網路版)》1月23日刊登了該報專欄作家撰寫的專欄文章,題為《川普:中國最好一分為三》,據稱,一直接觸川普陣營的消息人士表示,川普在當選後會晤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之際,季辛吉回答稱,「如果是為了國家利益,最好將中國變成3個,而不是2個」。提到季辛吉,是創造美國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契機的人物。
![]() |
讓美國走上「一個中國」道路的季辛吉 |
季辛吉信奉不拘泥於意識形態、而是基於勢力均衡的國際政治,1971年秘密訪問了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通過接近中國來牽制與中國對立的蘇聯,迫使蘇聯作出讓步。同時,作為交易的籌碼,美國始終堅持中國要求的「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一個中國原則。如果主導一個中國原則出爐的人物建議作出調整,那將是令人大吃一驚的新聞。
季辛吉70年代預測中國崛起?
1970年前後的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儘管美國應重視同屬西方陣營的台灣,但季辛吉卻接近中國大陸,對蘇聯打出了「中國牌」。借助中國牌,美國不但從越南撤軍,還通過蘇聯的讓步,成功緩和了局勢。或許已有觀點認為,如果將季辛吉式的外交術應用於現在的國際關係,美國該打台灣牌,以迫使大陸作出讓步。
但是,筆者並不認為作為親華派聞名於世的季辛吉會作出改變一個中國原則的發言,搜尋了英語和中文報道,但結果並沒有找到類似消息。《中央日報》專欄的內容真假難辨,或許僅僅是指出了相關人士的單純臆測。不過,季辛吉建議川普為牽制中國而接近俄羅斯的報道則時有所見。
曾擔任共同社華盛頓支局長等職務的春名幹男也於1月20日在國際資訊網站foresight上發表專欄文章,標題為《「外交顧問」季辛吉:為了實現川普轉向「親俄羅斯」》。文章中透露,季辛吉曾對訪華前的尼克森總統表示:「在20年以內,你的繼任總統如果和你一樣聰明,將靠近俄羅斯(蘇聯),與中國形成對立」。
與中國攜手牽制俄羅斯的季辛吉是否預測中國遲早將變得強大,但真的預測到了在遙遠的將來與俄羅斯攜手嗎?要改變一個中國原則,基於勢力均衡論的立場出發很容易能得出這個結論。商人出身、喜歡博弈的川普,或許採取和不拘泥於理念的季辛吉非常相似的外交。這些猜測或許正是相關報道的背景。
台灣形成居間連接中美的經濟圈
像筆者這樣長期在華人圈生活的人容易認為一個中國原則將被堅持。中國大陸強烈反對改變這一原則的行為。1995年時的柯林頓政權曾允許台灣的總統李登輝訪美,結果演變為表示反對的大陸在第二年春季之前在台灣海峽實施導彈演習、而美國向當地派遣航母的事態。如果考慮到中美關係的穩定,美國將不會改變一個中國原則,這一直被視為常識。
![]() |
一個中國原則通常是從安全保障的觀點來談論,不過當下其經濟意義也十分重大。在季辛吉在美國政府任職的70年代,大陸與台灣尖銳對立,但是從80年代末開始兩岸開始啟動交流。92年兩岸被認為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台灣企業也開始對大陸投資。以鴻海精密工業為代表的台灣企業開始在大陸面向蘋果等美國企業開展組裝生産,並不斷壯大。
以台灣為仲介,連接中美的經濟圈誕生。考慮到相互依賴度不斷增強的美國、中國大陸與台灣的經濟關係,一般認為美國不會改變作為前提的一個中國原則。但是不太重視經濟的相互依賴的川普成為總統。橫跨太平洋的經濟圈説起來好聽,但實際上不過是中國對美國的出口路徑。對於川普來説化解鉅額的對華貿易逆差才是優先解決的課題。
中美在安保對立,在經濟層面繼續合作?
如果美國希望使本國利益最大化,對中國的顧及將減弱,「一個中國」原則將不再是美國必須遵守的原則。川普認為,經濟的相互依賴不會成為調整「一個中國」原則的障礙。如果調整「一個中國」原則,兩岸的對立將加深,跨太平洋經濟圈也可能出現風波。台灣企業在大陸組裝産品,日本企業也會大量供應零部件,如果美國、大陸、台灣的關係出現動搖,不僅在安保層面,在經濟層面日本也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 |
筆者認為當前川普調整「一個中國」原則的發言只是為了迫使中國做出讓步,也許這麼想過於天真。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中美即使在安保層面對立,在經濟層面也將相互妥協,但是這種情況未必會永遠持續下去。如果美國的保守派像看待曾經的蘇聯一樣將中國視為主要敵人,認為必須削弱中國的力量,那麼就不能斷定不會調整「一個中國」原則。
當年季辛吉的訪華對日本來説是意料之外的政策轉變,令日本陷入震盪,為了避免類似情況再次出現,日本也應該儘早思考對策。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