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的磁力

2017/06/28


    太田泰彥:從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日前主辦的第23屆國際交流會議「亞洲的未來」上可以看出,隨著美國川普新政權的誕生,亞洲的情況風雲突變。擁有壓倒性市場規模和軍事實力的美國影響力減弱,與會者的發言中流露出了對中國的期待與不安交織在一起的複雜心情。

 

     「美國退出後,對我們來説貿易協定的魅力減弱了」,印度尼西亞副總統卡拉就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這樣冷靜地表示。

 

      卡拉面無表情的語氣説明了東盟(ASEAN)面臨的嚴峻現實。印尼總統佐科2015年訪美時表明了參加TPP的意向。構築連接亞洲和美國的巨大自由貿易圈——當時的那種高昂情緒現在消失得無影無蹤。

 

       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迪的態度更加冷淡。他表示:「美國加入的協定,內容原本就傾向於只對美國有利」,看起來甚至歡迎川普政權的內傾志向。

 

      「亞洲的未來」為期兩天的討論漂浮著緊張、困惑和焦燥的氣氛,還有探索新秩序的努力。讓人切實感受到了新興市場國家想拼命適應美國淡出的世界的真心。

 

      東盟作為對抗共産主義陣營的防波堤成立至今已有50年時間。現在其存在的意義受到了嚴峻拷問,這是過去未曾有過的局面。針對中國在南海展開的軍事部署,東盟各國未能抱團應對。迎來最後階段的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談判也很可能只以形式上的「實際達成一致」而告終。

 

      東盟與美國之間的關係可能類似於「月亮與太陽」。正因為有美國這個太陽的強力照耀,聚集了中小國家的東盟看起來才能熠熠生輝。太陽落到地平線的另一側後,月亮的吸引力也會突然減弱。

 

      此前對美國主導的自由化和改革期望最高的可能是越南。越南總理阮春福在此次國際交流會議上苦惱地表示:「為找到最佳方案,正在討論各種選項」。這番話的意思是,只要此前被期待成為最大出口國的美國退出,TPP談判就很難以原來的條件達成一致。

 

     作為取代TPP的關鍵字迅速浮出水面的是中國的「一帶一路」構想。與會者幾乎全都對一帶一路表達了積極的態度,泰國副總理頌吉更是極力稱讚説:「(一帶一路)將成為支撐全球自由貿易的基礎」。這是對中國取代美國成為自由貿易推手的期待。

 

 

      雖然泰國軍政府正在拉近與中國的距離,但並不能斷言頌吉的認識是錯誤的。如果中國以在全球獲得的貿易利潤和充足的外匯儲備為本金,在亞洲各地推進港灣、公路、鐵路和電網等的開發,確實能促進區域內的貿易。經濟效率提高,東盟各國的增長力也會升高。

 

    對於對國內的剩餘生産力一籌莫展的中國來説,這樣做能夠在國外創造出口鋼鐵和水泥等材料以及電氣和機械設備的需求。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如果物資和人員跨境流動,還將促進關稅的自由化和通關手續的簡化。


 

    這樣的話,技術標準及制度的統一等旨在順利推進貿易和投資的實際貿易規則將由中國主導制定。作為結算貨幣,應該還會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雖然中國本國優先的姿態明顯,但各國無法違抗顯示出巨大構想力和執行力的中國。針對亞洲的氛圍發生的變化,日本也不得不覺醒。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6月5日在此次國際交流會議「亞洲的未來」的晚宴上改變了此前與中國對抗的姿態,最大限度奉上了讚揚之詞,稱一帶一路是「具有連接世界不同地域可能性的構想」。日本政府為實現中日首腦互訪所採取的行動也變得明確。

 

     認為日本應該參加中國設立的亞投行(AIIB)的聲音也增高。「亞洲的未來」的兩天會期無疑會成為中日關係的歷史性轉捩點。

 

     一方面,亞洲各國對中國的單獨行動也抱有警惕感。「(現在的狀態)類似於像世界冠軍一樣的大國為所欲為地打倒一個個小國」,此前一直與日美共同促進亞洲貿易自由化的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嚴厲批判了重視雙邊貿易談判的特朗普政權的態度。

 

     同時,有人質疑中國的一帶一路構想「是不是也(與川普政權相似)是中國第一的戰略」。吳作棟沒有用自己的話來回答,而是引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發言表示:「要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

 

     從中可以看出新加坡對中國的期待與不安。東盟的真正意圖應該是與中國好好往來,拉動經濟合作,同時阻止中國在南海做出的任性行動。不想讓中國走上雙邊主義的道路,而是將其帶到多邊的透明舞臺上進行監視。

 

     這個職責日本有必要承擔。希望日本不要繼續與中國對立,不是夢想在比拼實力的競爭中勝出,而是加深對話,為了亞洲的發展引導中國走上正確的道路——站在十字路口上的東盟向日本發出了這樣的呼聲。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編輯委員 太田泰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