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普丁解釋美俄為何陷入「新冷戰」
2017/07/28
「他在這方面問的問題可不止一個。我盡可能地回應,回答了所有的疑問」。
7月7日,在德國漢堡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之際,美國總統川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丁舉行了首次會談。普丁在會談後承認,俄羅斯是否曾干預美國總統選舉成為了議題。
或許是由於首次會面,會談長達2小時15分鐘。雖然雙方取得了敘利亞西南部的停戰協議等一定成果,但成為焦點的議題似乎仍然是網路攻擊等俄羅斯涉嫌干預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一事。
川普也在會談後通過推特率先指出,「我2次向普丁總統強烈主張,俄羅斯干預了我們的選舉,但他言辭激烈地予以了否認」。
該問題原本指的是為了在美國總統選舉中幫助對美俄關係改善持積極態度的川普,俄羅斯發動了網路攻擊。時任總統歐巴馬於2016年底簽發了制裁措施,驅逐了35名在駐美大使館等處工作的俄羅斯情報機構職員。美俄關係迅速冷卻。
正如俄羅斯期待的那樣,美國誕生了川普政權,但美俄首次首腦會談的主題卻是俄羅斯的大選干預嫌疑,顯得實在有些諷刺。當然,美俄關係改善的可能性也漸行漸遠。
兩位首腦就網路空間的安全對策展開了磋商,但川普在推特上表示,「我並不認為實際能夠實現」。在美國國內,川普的女婿以及長子與俄羅斯共謀的嫌疑浮出水面,作為總統,川普或許無法對俄羅斯顯示出友好態度。
在俄羅斯,首腦會談之後有消息傳出稱,針對歐巴馬前政權的對俄制裁措施,俄羅斯近期將實施驅逐約30名美國外交官等行動。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正在討論具體的應對舉措」。
此前曾宣稱希望川普當選的普丁自己也表示,美國的基本政治路線不會改變,開始聲稱「任何人當美國總統都無所謂」。
冷戰結束已經過去四分之一世紀,但美俄為何陷入「新冷戰」的相互懷疑呢?單方面被視為壞人的俄羅斯當然有自己的説辭。
在此意義上,6月中旬在美國上映的紀錄片《普丁訪談錄》可以成為參考。這部紀錄片是根據美國電影導演奧利弗·斯通多年來對普丁的採訪製作而成,可以説是普丁向美國國民傳遞的資訊。
普丁在片中表示,美國干預了俄羅斯的總統選舉。尤其是自身從總理重回總統的2012年大選「存在嚴重干預」。美國外交官們集合了俄羅斯反對派,並提供財政支援,參加了各種反對派的集會。
此外,作為對美不信任的象徵,普丁還列舉了蘇聯解體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NATO)仍然存續並不斷東擴的事實。普丁表示:「北約為了使其存在正當化,需要外部敵人」,面對軍事上的威脅,「俄羅斯不得不採取相應的措施」。
關於北約,普丁承認在蘇聯時代美蘇政府之間曾確實存在「不東擴」的秘密約定。同時他也表示該約定「應通過文件加以確定」,承認並不存在正式文件。此外,該片還透露了一個軼聞,稱普丁本人此前曾向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試探稱,「如何看待俄羅斯參加北約的方案」。
從普丁的説法可以看出一種認識,即冷戰之後美國始終視俄羅斯為敵的看法是如今兩國相互猜疑的根源。
當然,就算俄羅斯干預美國總統選舉一事屬實,俄羅斯也絕不會承認。但是,如果對美國對俄政策的失誤視而不見,僅單方面譴責俄羅斯,仍無法看到兩國關係改善的前景。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高級論説委員 池田元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