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朝鮮問題的第三種劇情

2017/09/01


      秋田浩之:朝鮮無視世界各國的壓力,發射了飛越日本上空的導彈。這場危機最終會不得不以戰爭收場嗎?還是能以外交手段阻止局勢失控呢?關於這一問題,恐怕連美國總統川普也尚未找到明確的答案。

 

      如果將來自有關人士的話拼湊到一起來看,這場危機不應該只存在開戰與和平解決這兩種極端結局,或許還有美軍嘗試秘密作戰等處於和平與戰爭之間的發展「劇情」。

 

      此前川普的重心明顯放在了外交解決上。不過,他對這個路線是否能奏效並無信心。

 

 

      「你覺得這個選項怎麼樣」,7月31日,在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長達52分鐘的通話中,川普坦率地表明了今後的選項,通話內容以詢問安倍意見的交流為中心。兩人在8月15日的通話(約30分鐘)內容也一樣。令川普尤其難以作出判斷的是中國在多大程度值得信賴。朝鮮此次發射導彈無疑進一步加深了川普的疑惑。

 

      即便如此,美國目前可能仍然傾向於同中國合作,努力通過外交途徑阻止朝鮮部署核導彈。但如果無望取得值得期待的成果,美國在不久的將來或迎來不得不重新考慮這條路線的局面。因為朝鮮部署搭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讓美國本土暴露在核打擊的真正威脅下的日子正在逼近。

 

      美國政權當初認為距離陷入這樣的事態還有約2年的緩衝時間。但據美國國防情報局最近的分析,朝鮮2018年就可能實現洲際彈道導彈的部署。

 

      問題在於局面真的發展到這一地步時美國會如何出手?粗略來説有兩個選項。一是放棄使朝鮮無核化的方針,轉而把重點放到阻止朝鮮使用核武器的威懾措施上。最近,歐巴馬前政權時期的總統助理萊斯就在提倡這種意見。

 

      另一種應對措施恰好相反,即採取最大限度的強硬路線,進一步加強不惜採取軍事行動的姿態,迫使朝鮮廢棄核導彈,如果這樣仍無效果,就真正進入軍事作戰的準備。

 

      最後究竟會是怎樣的結局呢?日美韓專家的預測也不盡相同。不過,如果一定要做出選擇的話,筆者覺得後者的可能性比較大。

 

      以前也曾指出過,美國先發制人發動攻擊比較困難。因為在朝鮮的反擊下,估計南韓國內也會出現數萬~數十萬人的死傷。

 

      如今筆者依然這樣認為。但是,如果朝鮮部署洲際彈道導彈,致使美國本土的大城市被毀滅的危險成為現實,事情的前提就有所不同。因為美國不會甘心忍受在朝鮮的核威脅下生活。其實還有這樣一個秘密的消息……

 


      6月19~21日,日美韓合計約40名官員及專家聚集到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所在的夏威夷州。成員按國籍分組,以朝鮮危機為主題進行了非公開模擬演習。主辦方為美國智庫。事前並沒有詳細磋商,直接就開始真正的演習。演習結果很有衝擊性。據參加的人士透露,模擬了以下局面。

 

   秋田浩之的其他文章

 

  這一次,美國真的要動手了嗎?

   

  東北亞面臨的可悲現實

         

  川普對華態度突然轉向有背後危機

          

  該如何避免巨熊俄羅斯失控?

           

  從日本出雲號為美國航母護航看到的

        

  阻止朝鮮的「秘密武器」是否存在? 

          

  美國打擊敘利亞是一劑無處方的猛藥

          

  變化中的川普中國觀

        

  馬蒂斯中國觀裏的「明王朝模式」  

           

   「瘋狗」能守住日美同盟嗎?

        
  面對熊的「獠牙」與「屁股」

       
 
安倍與「熬夜黨」普丁的談判


  世界應正視朝鮮核武裝的惡夢

      【局面(1)】朝鮮實施第6次核實驗,將疑似搭載核武器的導彈設置到發射架上。作為警告,美國發射導彈破壞了平壤市內已故金日成主席的銅像。

 

    【局面(2)】朝鮮加強挑釁,攻擊南韓的離島。美國為阻止「核導彈」的發射,不顧南韓的制止實施先發制人攻擊,破壞朝鮮的導彈發射架。

 

     演習至此結束。這終歸只是虛擬的遊戲。不過,這一結果暗示出的現實是,如果朝鮮部署核導彈,局勢將明顯改變,有可能發展為軍事衝突。實際上,美國正悄悄擬定軍事作戰的內容。熟悉內情的美國安全保障專家表示,美軍首腦已經擬定了約10套作戰方案,並向白宮提出。

 

     當然,這些似乎是旨在為應對緊急事態而上的「保險」,實施的準備工作並未加速。一名美國前高官表示,軍人出身的國防部長馬蒂斯等人「深知戰爭的殘酷性,因此對於性急的攻擊非常謹慎」。

 

     但在將來,如果美國認為軍事行動難以避免,將會出現什麼局面呢?存在3種可能:(1)全面攻擊;(2)有限空襲;(3)針對特定目標的秘密作戰。

 

     日美的安保專家等表示,幾乎沒聽説美國政府選擇(1)這種預測。因為這將面臨可能遭受慘重損失的南韓的反對,同時也無法判斷中國將如何出手。相反,很多觀點認為「有可能」的是第3種可能——秘密作戰。

 

     就算難以瞄準核武器與導彈的地下設施,但能夠破壞朝鮮軍隊的通信網,或偷偷擊沉朝鮮潛艇。將借此讓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看到美國的軍事力量和決心,迫使其放棄核導彈。秘密作戰就是實現這種威懾的軍事行動。

 

     「美國不打算顛覆朝鮮政權,或越過38度線進攻」,美國國務卿蒂勒森重申了這一宗旨。此舉意在防止將來美國實施秘密作戰之際朝鮮作出過度反應,發展為全面戰爭。這一聽起來柔和的發言或許包含了針對將來的考量。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秋田浩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